首页标签骈文代表作

禅诗《哭柏岩和尚》原文赏析

苔覆石床新,师曾占几春。 写留行道影,焚却坐禅身。 塔院关松雪,经房锁隙尘。 自嫌双泪下,不是解空人。 这首诗作于元和十年 (815年), 此时诗人37岁。 “柏岩禅师”又称百岩大师, 俗姓谢, 名怀晖, 修于太行百岩寺, 是当时有名的高僧。 元和三年 (808年), 柏岩禅师被召入京师, 入麟德殿讲经,后以疾固辞,元和十年(815年)十二月在京师章敬寺圆寂,终年60岁。贾岛虽然离开了佛门,仍对佛门有深深的依恋,此诗系他为悼念柏岩禅师而作。 柏岩禅师为一代高僧, 遽然仙逝, 与...
诗词辞赋 2024-07-17 0 22

禅诗《宿澄泉兰若》原文赏析

山半古招提,空林雪月迷。 乱流分石上,斜汉在松西。 云集寒庵宿,猿先晓磬啼。 此心如了了,即此是曹溪。 “澄泉”,地名,旧址不详。“兰若”,指佛教寺庙。郑谷这首五言律诗正是通过描绘澄泉兰若周围的自然景物,道出了他夜宿古寺时的参禅体验。 “山半古招提,空林雪月迷”二句以交待古寺的环境和当时的节候开篇,起笔便创造出一种幽静、冷寂的艺术氛围。古寺筑于半山腰上,已经远离了喧闹的尘世; 而笼罩在一片雪月辉映中的落叶林木,更给人以一种冷寂迷离之感。在这里,诗人仅用一个“迷”字,就十分生动地...
诗词辞赋 2024-07-17 0 22

禅诗《发真坞》原文赏析

山开稍有路,水放亦成川。 游人得所息,真意方澹然。 这是《题李公麟山庄图》组诗的第五首。 真,用来指佛教所谓真如佛性,禅宗所谓清净自性,它们都是佛禅僧众应努力达到的最高精神境界。僧肇《物不迁论》: “伤夫人情之惑也久矣,目对真而莫觉。”“真”指的就是真如佛性,而“一念悟时是真心”也是禅宗话头。坞,四面高而中央低的地方。发真坞就是启发真如佛性、清净自性的地方。澹然,水动荡的样子,这里借来形容某种心理状态。 将游览山水比喻为寻觅佛禅之道,是古代诗人惯用的一种手法。谢灵运所谓“观此遗物...
诗词辞赋 2024-07-17 0 19

禅诗《灵山寺听泉》原文赏析

一峰流未远,已作数峰声。 月向秋光冷,天从夜气生。 潺潺当峡口,滴滴到江城。 石畔终宵坐,禅扉掩未成。 这是一首极富禅趣的五言律诗。诗人在秋天的夜晚,独自坐在石畔,聆听潺潺的泉水声,尽情地享受月光下的宁静,感悟那种超脱尘嚣而又圆满自足的生活。 首联“一峰流未远,已作数峰声”直点诗题“听泉”。泉水还刚刚流过一座山峰,其声响仿佛传自数峰之外。由近及远,写诗人听泉的感受。 颔联“月向秋光冷,天从夜气生”点明时令是秋天的夜晚。作者用“冷”字来形容秋夜月光,一则贴切,二则别致,耐人寻味...
诗词辞赋 2024-07-17 0 13

禅诗《游昌化山精舍》原文赏析

宝地乘峰出,香台接汉高。 稍觉真途近,方知人事劳。 “昌化山”在浙江昌化,“精舍”是寺庙的别称。这首诗主要是写作者游昌化山精舍的所见所感。 首联中“宝地”指佛寺,“香台”是佛殿的别称。“乘峰出”、“接汉高”极言佛寺耸立于峰巅之上,上与天接。其用意在于映衬佛界远离尘世,没有人间烟火味,是天界而非尘世。用词贴切生动,一“乘”一“接”,用拟人化的手法,把静景写动,写活,无情之物也被赋予了生命感。 尾联中的真途指佛家的修行之路,佛家认为人世是苦海,充满了各种痛苦与烦恼,只有遁入佛门,参禅...
诗词辞赋 2024-07-17 0 17

禅诗《亮公房雨后》原文赏析

夕宿西林院,萧萧竹树分。 风雷回骤雨,星月度微云。 妄色空中灭,名香静处闻。 早知禅可托,未忍去人群。 说起西林院,不禁使我们想起苏轼的哲理名句“不识庐山真面目,只缘身在此山中。”就是在西林寺写成的。西林,在江西庐山之麓,宋陈舜俞《庐山记三》:“东林之西百馀步,至远公塔,塔西百馀步至西林乾明寺。”唐白居易已有《春游西林寺》诗: “下马西林寺,倏然进轻策。”宋人题咏更多,如刘招山“莫对青山谈世事,且循粉壁看留题”,可见一斑。南宋后期刘克庄至西林寺时,已是“问知无古迹,来为慕虚名”,...
诗词辞赋 2024-07-17 0 19

禅诗《过仙游寺》原文赏析

上方下方雪中路,白云流水如闲步。 数峰行尽犹未归,寂寞经声竹阴暮。 “仙游寺”位于今陕西省周至县终南镇以南的终南山中,四面环山,中流黑水,风光宜人,为当时诗人们的乐游去处。诗题《过仙游寺》的 “过”,与孟浩然《过故人庄》的 “过”相同,意谓“访问”、“探访”。诗写对仙游寺风光的依恋,并透露出隐逸参禅的情怀,笔调古朴,描写省净,兴象深微,意境浑融,艺术上相当成熟。 这首诗题咏的是仙游寺,抒发的是寄情山水、企慕唱经礼佛的参禅情趣。诗人在雪霁天晴之后,乘兴访游仙游寺。沿途的景致,诗人只字...
诗词辞赋 2024-07-17 0 18

禅诗《赠别鹫峰上人并引》原文赏析

予迁官出闽,过建阳,会同年契世文,邀予至其家,因登溪阁。俄闻茂林修竹间有弦诵之声,询世文,乃灵上人也。顷之,相会阁上,癯然如鹤,悠然如云。旋出所作诗一帙,萧然有林下风也。予南出闽,世文亦将赴官编修。鹫峰送予溪上,徘徊顾望,有不忍别意。鹫峰湖南人,本姓欧阳,灵其释名,鹫峰其自号,予座主翰林侍读欧阳之族,虽缁流,而其家学有自云。 建溪秋高山水清,溪边偶识衡阳僧。临水洗钵挂溪阁,夜访校书天禄灯。圣经佛偈通宵读,苜宿堆盘胜食肉。回雁峰南难寄书,武陵洞前堪煮粥。西风猎猎吹水寒,相从郎官南出关。校书公子...
诗词辞赋 2024-07-17 0 12

禅诗《山居二首》原文赏析

屋架数椽临水石,门通一径挂藤萝。 自缘此处宜投老,饶得溪云早晚过。 随身只有过头杖,饱腹惟凭折脚铛。 几度遣闲何处好,水声山色里边行。 不少山水诗人受佛教思想影响,常以禅语入诗、禅趣入诗。从六朝的谢灵运,唐代的王维,宋代的苏轼,直到清代的龚自珍,都有大量融入禅味的诗作,尤以山水诗为多。龚自珍就有“以诗通禅古多有”(《题鹭津上人册》) 的评语。至于佛门中的诗人,对自然山水非常喜爱,山水诗作中禅味尤浓。佛子为达到佛家“空寂”的最高境界,在饮食、游踪、住所方面寻求一种“禅悦”的情味,这...
诗词辞赋 2024-07-17 0 14

禅诗《莫漫求真佛》原文赏析

莫漫求真佛,真佛不可见。 妙性及灵台,何曾受薰炼? 心是无事心,面是娘生面。 劫石可动摇,个中无改变。 这首诗谈的是“识心见性,自成佛道”( 《坛经》)的问题。“莫漫求真佛,真佛不可见。”“真佛”,指自己的本心,每个人都有的佛性。佛家认为人的心性本是纯洁的,只是受了外物如金钱美女名誉地位的蒙蔽才变得不净,因此要恢复人心清净的本来面目。佛教法相宗主张阿赖耶识因受外界事物熏习,成就业种子而使人在世界轮回不已,要想解脱,必须通过修习转染为净。北宗禅则主张对心灵这面镜子,“时时勤拂拭,莫...
诗词辞赋 2024-07-17 0 18

禅诗《送苞上人东归》原文赏析

浮云与飞鸟,相聚安可常? 偶来云岩寺,几日共徜徉。 我去师亦归,涧房欲荒凉。 池卧孤塔影,庭棲双桂香。 重过应未期,怅然山水长。 别离对于大多数人来说,总是一件令人苦痛的事情;相应地,在文学领域中,它也就成了一个永恒的感伤主题。古往今来,别愁离恨曾引发出多少不朽的名句:“风萧萧今易水寒,壮士一去兮不复还。”“黯然销魂者,唯别而已矣。”“挥手前此去,萧萧斑马鸣。”它们或缠绵,或悲怆,总脱不了一层感伤的意味。 然而,离别在佛家看来,却只是一种不足经意的寻常之事。个体的存在本来就是...
诗词辞赋 2024-07-17 0 18

禅诗《桑茶坑道中(其七)》原文赏析

晴明风日雨干时,草满花堤水满溪。 童子柳荫眠正着,一牛吃过柳荫西。 历来写牧童,多着力于写横笛牛背或日夕归牧,这首诗却从一个全新的角度入手,将瞬间所得的感受艺术地再现出来,淡墨工笔,意趣天然。 诗中所写是初春的景物。刚下过一阵雨,暖日和风,溪水盈盈。河堤上,草绿花红,柳荫浓密。也许是这暖烘烘的阳光及和煦的春风抚摸的结果吧,一位牧童竟忘记了他看牧的牛儿,在柳荫下甜甜地睡着了,而得到解脱的牛便毫无顾忌地“吃过柳荫西”,悠然自得,无拘无束。 这首小诗,充满生活的奇趣。它写的是旅途风物,...
诗词辞赋 2024-07-17 0 19

禅诗《我不乐生天》原文赏析

我不乐生天,亦不爱福田。 饥来一钵饭,困来展脚眠。 愚人以为笑,智者谓之然。 非愚亦非智,不是玄中玄。 王梵志的诗往往有发语惊人的特点。不是字句的惊人,而是语意的警拔。“我不乐生天,亦不爱福田。”佛家谓人生前修行,死后更生于天界; 积善行可得福报,犹如播种田地,秋获其实。谁不乐生天,谁不爱福田?而这个“我”却迥异常人。为什么呢?修行、积善这些行为本来都是好的,但如果把注意力集中于生天、得福上,则修行、积善便失去其纯洁,而蒙上了一层功利主义的阴影。这样的修行、积善又有何意义?“若欲...
诗词辞赋 2024-07-17 0 14

禅诗《雪夜闻钟》原文赏析

雪钟声难远,犹能醒静客。 哽咽如泉到,衰林尽为白。 开户觅余音,满目太古色。 立久耳目寒,身忽为枯石。 清周亮工《吴野人陋轩诗序》说:“余门人升州吴介兹(晋)曰:‘……展宾贤诗竟卷,如入冰雪窖中,使人冷畏。’ 嗟乎,介兹数言,可序野人诗矣。”以此来把握这首诗真是再贴切不过了。 经常被写进诗中的清越悠扬的钟声,在嘉纪笔下,是那样的寒重、迟缓和幽咽。诗人雪夜闻钟的独特感受,是与他独特的情感体验密切相关的。这里的钟声被强烈地主观化了。 “雪钟声难远,犹能醒静客。”此处,诗人毫不费力...
诗词辞赋 2024-07-17 0 20

禅诗《江雪》原文赏析

千山鸟飞绝,万径人踪灭。 孤舟蓑笠翁,独钓寒江雪。 柳宗元的山水游记,在中国文学史上占有重要的一席,他在山川景物的描写之中,再现了一种 “寂寥无人,凄神寒骨,悄怆幽邃” ( 《小石潭记》) 的艺术境界。与之相似,柳宗元还创作了大量的山水诗,在山水诗的发展历程中,继王孟之后蔚为大家。六朝之后,佛道大行,而诗人们又多受佛道思想的浸染。于是出现了以王维为代表的寓山水以禅宗和以李白为代表的游山水以访道,客体山水与人类社会的宗教混而化一的诗风。柳宗元放逐南荒不毛之地,尽管他深受佛道思想影响,而...
诗词辞赋 2024-07-17 0 17

禅诗《赠沙门竺法頵(其三)》原文赏析

邈邈庆成标,峨峨浮云岭。 峻盖十二岳,独秀阎浮境。 丹流环方基,瑶堂临峭顶。 涧滋甘泉液,崖蔚芳芝颖。 翘翘羡化伦,眇眇陵岩正。 肃拱望妙觉,呼吸晞龄永。 苟能夷冲心,所憩靡不净。 万物可逍遥,何必栖形影。 勉寻大乘轨,练神超勇猛。 张翼居士为送沙门竺法頵远还西山而赠诗三首,这是其中第三首。其意境、旨趣,与其一同。盖在称美竺法頵的智慧、功德,并希望他勉循大乘,更进一步。 首先,诗人以如椽之笔,画出竺法頵修行居处的西山全景。“邈邈庆成标,峨峨浮云岭。峻盖十二岳,独秀阎浮...
诗词辞赋 2024-07-17 0 19
文章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