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标签骈文代表作

禅诗《宴坐庵》原文赏析

其一 油灯已暗忽微明,石鼎将干尚有声。 衲被蒙头笼两袖,藜床无地著功名。 其四 跏趺合眼是无何,静里惟闻鸟雀多。 俗客叩门称问字,又烦居士起穿靴。 范成大早年不专心于举业,曾读书昆山荐严资福禅寺,自号“此山居士”。这几首诗便作于这前后。“宴坐庵”是他自取的庵名,“宴坐”即静坐,是修道养生的必要功课,《维摩经》说:“心不住内,亦不住外,是为宴坐。”这组诗所描叙的便是静坐修炼时的体会与心境。 第一首写夜间修炼。起首二句着力勾画环境:“油灯已暗忽微明,石鼎将...
诗词辞赋 2024-07-18 0 22

禅诗《寄雷隐上人》原文赏析

最忆高人住翠微,万岩千岫雪消时。 林阶月在行香早,石屋云多出定迟。 栖树有僧留听法,看泉无客和题诗。 松关不镇容相叩,定觅春山食紫芝。 这是一首怀念僧人歌咏禅隐的七言律诗。上人,原指持戒严格、精于禅理的僧人。《释氏要览》称:“内有智德,外有胜行,在人之上,名上人。”后来,用作对僧人的敬称。首联开门见山,表明对雷隐上人的怀念之情,并点出时间地点。“高人”,超尘脱俗之人,这里指代雷隐。“翠微”,原意是轻淡青葱的山色,此指深山。春天来了,想象雷隐上人所居的深山之中,万岩千岫,冰雪已经开...
诗词辞赋 2024-07-18 0 16

禅诗《秋夕寄怀契上人》原文赏析

已见槿花朝委露,独悲孤鹤在人群。 真僧出世心无事,静夜名香手自焚。 窗临绝涧闻流水,客至孤峰扫白云。 更想清晨诵经处,独看松上雪纷纷。 诗题又作《秋夕寄怀素上人》。“怀素”是唐朝著名书法家。这首诗是诗人在一个秋天的夜晚,遥想远方的上人,慨然而作的一首诗,也是一封诗体书信。 诗篇开首就是一声沉重的太息,一个很低沉、很感伤的调子,可见诗人的生活是很不如意的。“已见槿花朝委露,独悲孤鹤在人群。”古人有诗云:“朝见槿花暮还落”。槿花虽美,却生命短暂,人们常用它来象征人生的短暂、空幻,世...
诗词辞赋 2024-07-18 0 23

禅诗《戏题飞来峰二首》原文赏析

试问飞来峰,未飞在何处。 人世多少尘,何事不飞去。 高古而鲜妍,杨雄不能赋。 白玉簇其巅,青莲借其色。 唯有虚空心,一片描不得。 平生梅道人,丹青如不识。 此诗作于万历二十五年(1597年),是时袁宏道已辞去吴县县令之职,畅游吴越山水。飞来峰又名灵鹫峰,在杭州西湖西北的灵隐寺前。相传东晋时,印度僧慧理曾称此山很像天竺国的灵鹫山,不知何时飞来,故名。 具有文学家艺术家气质的人,面对同一景物,必有别具慧心、不同常人的感受。著名的杭州西湖,自唐以来就是游览胜地,历代不知有多少人慕...
诗词辞赋 2024-07-17 0 24

禅诗《赠别宣上人》原文赏析

上人处世界,清净何所似。 似彼白莲花,在水不着水。 性真悟泡幻,行洁离尘滓。 修道来几时,身心俱到此。 嗟余牵世网,不得长依止。 离念与碧云,秋来朝夕起。 这首诗大约作于白居易第一次在长安做官之时,是一首别僧诗。 “上人处世界,清净何所似”,赠别而不言别事,乃从宣上人的性行写起。“世界”,佛家语,指世俗世界,包括有生灭烦恼的有情众生及其所处之环境,与佛国净土是相对的。“清净”,即六根清净,心性明彻,乃是佛徒修行所欲达到的最高境界,即所谓真如、涅槃,是是否悟彻佛性的根本标准。...
诗词辞赋 2024-07-17 0 23

禅诗《题僧房》原文赏析

棕榈花满院,苔藓入闲房。 彼此名言绝,空中闻异香。 小诗的首二句是环境描写。棕榈花开满了僧院,很有点“禅房花木深”的意味,它传达的是“无情有性”的禅理。佛性就是真如,而作为世界本原的真如,是遍一切处的,既遍于有情,也遍于无情。所谓“青青翠竹,尽是法身; 郁郁黄花,无非般若”。苔藓生于阴凉潮湿处,台阶上布满苔藓,则人迹罕至,僧人也很少出去。“静少人过院,闲从草上阶”(崔涂《赠休粮僧》)。并且,这苔藓还不仅爬上台阶,甚至一直向闲寂的僧房延伸开去! 这就把僧房静寂的气氛渲染出来了。 后二...
诗词辞赋 2024-07-17 0 23

禅诗《天开岩》原文赏析

栖霞山后峰,天开一岩秀。 中有坐禅人,形容竹柏瘦。 饥餐岩上松,渴饮岩下溜。 爱步岩室前,白云起孤岫。 这是一首描写坐禅境界的诗。 在佛教看来,人的痛苦和烦恼来自人的欲望,而要解除痛苦和烦恼就必须遏制情欲,甘守淡泊。坐禅就是禅家达到这一目的的最基本途径。所谓坐禅,即佛教徒经常说的“结跏趺坐”,坐禅者将双腿屈叠,凝神聚息,排除一切杂念,冥思默想。坐禅有调息、不净、慈悲、因缘、念佛五大法门,其目的都是为了抑制内心的忿怒、嫉恨和欲望,达到清净平和的心境。有关禅定的境界,有所谓“四禅定...
诗词辞赋 2024-07-17 0 28

禅诗《赠琴棋僧歌》原文赏析

我尝听诗法一说,波上莲花水中月, 不垢不净是色空,无法无空亦无灭。 我尝对师禅一观,浪溢鳌头蟾魄满, 河沙世界尽空空,一寸寒灰冷灯畔。 我又闻师琴一抚,长松唤住秋山雨, 弦中雅弄若铿金,指下寒泉流太古。 我又看师棋一着,山顶坐沉红日脚, 阿谁称是国手人?罗浮道士赌却鹤, 输却药葫芦,斟下红霞丹,束手不敢争头角。 这里的文字从《唐才子传》抄出,与《全唐诗》所收略有出入。《唐才子传》说张瀛“尝为诗赠琴棋僧,……同列见之曰:‘非其父,不生是子。’ 瀛为诗尚气而不怒号,语新意卓...
诗词辞赋 2024-07-17 0 23

禅诗《游明禅师西山兰若》原文赏析

西山多奇状,秀出倚前楹。 停午收彩翠,夕阳照分明。 吾师住其下,禅坐证无生。 结庐就嵌窟,剪竹通径行。 谈空对樵叟,授法与山精。 日暮方辞去,田园归冶城。 这是孟浩然隐居襄阳鹿门山时所作。从末句“田园归冶城”来看,“西山”在鹿门山附近,离孟浩然住宅不远。诗人隐居期间,日与村夫、道士、僧人交游,融田园的闲静、道观的闲逸、寺院的幽寂为一体,在他不少描写禅境的作品中,蕴含着一种特殊的禅趣。此诗即其中之一。 “西山多奇状,秀出倚前楹。”展示西山超然特出的气势。“秀出”,超出群山,屹...
诗词辞赋 2024-07-17 0 21

禅诗《山居》原文赏析

因僧问我西来意,我话山居不记年。 草履只栽三个耳,麻衣曾补两番肩。 东庵每见西庵雪,下涧常流上涧泉。 半夜白云消散后,一轮明月到床前。 禅宗的目的在于从日常的平凡生活中顿悟佛性,自证解脱。在这里,没有突飞和神秘,举手到倚墙的书架上去取书,听窗外儿童学步的踩石声,眺望树梢上流动的云朵,都能从中领悟到禅意。据《五灯会元》卷四记载,夏末的一天,仰山来参访沩山,沩山问:“子一夏不见上来,在下面作何所务?”仰山说:“某甲在下面,鉏得一片畲,下得一箩种。”沩山听后说:“子今夏不虚过。”然后仰...
诗词辞赋 2024-07-17 0 21

禅诗《入龙丘岩精舍诗》原文赏析

法堂犹集雁,仙竹几成龙。 聊承丹桂馥,远视白云峰。 风窗穿石窦,月牖拂霜松。 暗谷留征鸟,空林彻夜钟。 阴崖未辨色,叠树岂知重。 溘此哀时命,吁嗟世不容。 无由访詹尹,何去复何从。 “龙丘岩精舍”,在浙江龙游县 (今金华境内)35里处的龙丘山。《东阳记》云: “龙丘山有九石,特秀林表,色丹白,远望尽如莲花,龙丘苌隐居于此,因以为名。”江总晚年因台城陷,入会稽,栖止龙华寺。由此可知,此诗当作于是时。这首诗通过描绘龙丘岩精舍的自然山水,来展示佛禅的寂空境界,渗透着诗人浓厚的人生...
诗词辞赋 2024-07-17 0 13

禅诗《澄元谷》原文赏析

石门日不下,潭镜月长临。 细细溪风渡,相看识此心。 这是《题李公麟山庄图》组诗的第十一首。 澄元谷是个四周都是高山的谷地,景色清幽。诗人想象它被石门山遮住了太阳,很少接受阳光的照耀,只有月光经常倒映在谷地镜子般的潭水里。夜色中,诗人站在漾起细细溪风的渡口,看着映在溪水中无限澄澈的月亮,发觉自己那一颗清净的心也与它息息相通、交相辉映…… 这首诗描写了澄元谷清幽的景色,也抒发了诗人与这种景色交融的心情。 用月光来比喻清净自性,是诗僧们常用的手法。如寒山诗就说: “吾心似秋月,碧潭清...
诗词辞赋 2024-07-17 0 22

禅诗《正觉寺晚归赠益山长老》原文赏析

粥鼓声已罢,日暮掩柴扉。 送客月在地,出山云满衣。 灯明闻犬吠,松暗见萤飞。 深夜长廊静,多应独自归。 此诗记述辞别长老、出山夜归的情景,描写了一种极为空灵美妙而又静寂幽深的境界,可以领略到诗人与长老的风韵和禅心。此诗作于元顺帝至正七年 (1347年)秋天,当时诗人75岁。《雁门集》称:“春由镇江往苏州,秋到常州,复回苏州。”“正觉寺”,在常州府治南二里,唐建,本名开元,宋改今额 (见《大明一统志》)。“长老”,佛家对腊长年高的僧人的称呼,也用作对佛寺之主住持的尊称。 首联“粥...
诗词辞赋 2024-07-17 0 17

禅诗《赠琮公》原文赏析

山僧一相访,吏案正盈前。 出处似殊致,喧静两皆禅。 暮春华池宴,清夜高斋眠。 此道本无得,宁复有志筌。 此诗大约作于诗人为滁州刺史时。诗歌以答人为题,抒发其在官行禅的特殊的心理体验。 “山僧一相访,吏案正盈前。”首二句以两种不协调的情形表现诗人与僧人生活环境的不同。“山僧”,指琮公,着一“山”字,表明琮公身居山中,不与俗为伍,远绝尘世。“吏案”,指官方的案卷,着一“吏”字,突出诗人身系官场、羁于尘事。表面看来,琮公与诗人是两种心境完全不同的人,一个清净高爽,来去洒脱;一个则吏案...
诗词辞赋 2024-07-17 0 18

禅诗《禅舫为顺上人赋》原文赏析

一室为舟绝五阴,白云如水绕栏深。 暗超彼岸元非楫,静载真空即是心。 钵吐龙光疑蜃气,风传梵呗作潮音。 我来只拟曹溪路,笑指青山问宝林。 古人有以船舫为禅室者,故称禅舫。本诗所赞的就是顺上人在禅舫参禅悟道之事。诗的构思很巧妙,因为它以 “禅舫”为诗题,就很自然地把与水舫有关的 “楫”、“蜃气”、“潮音”和与禅理有关的“钵”、“彼岸”、“真空”、“梵呗”等意象融合在一起,显示了作者独特的艺术匠心。 “五阴” 为 “五阴盛苦” 之省,乃佛教所谓 “八苦” 之一。《大涅槃经》第十二:“...
诗词辞赋 2024-07-17 0 15

禅诗《杂诗(其一)》原文赏析

扬子江头浪最深,行人到此尽沉吟。 他时若向无波处,还似有波时用心? 扬子江头风急浪高,行人面对这样的险情,免不了沉吟踌躇;但是,如果在看似风平浪静的所在,还能像此际那样作一番冷静的明智的思考和抉择吗? 扬子江头的风浪不过是自然界的风浪,在现实的社会、人生的旅途上,有多少个更险恶的“扬子江头”啊! 古代诗人屡屡慨叹“行路难”。李白以豪放著称,但他在诗中慨叹“欲渡黄河冰塞川,将登太行雪满山”,“华亭鹤唳讵可闻,上蔡苍鹰何足道”。所谓上蔡苍鹰指的是李斯的故事。李斯是大儒荀子的好学生,跑...
诗词辞赋 2024-07-17 0 22
文章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