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标签骈文代表作

禅诗《岭南六祖禅师菩提树下藏发瓮子图歌》原文赏析

蕲州黄梅峙佛场,新州獦獠识水香。 菩提树间好晏坐,五色头发腾毫光。 金刀剔落受法戒,瓦瓮瘗藏传不坏。 捩回万夫矗梁栋,陶冶千圣掀炉鞴。 南海标来刹十围,北宗望断六铢衣。 尘镜本空空即本,风幡非动动还非。 山僧礼拜山鬼护,一花五叶开如故。 宝缕青悬雪岭烟,神珠绀结丹丘露。 世人长物合剃除,谢公枉矣施髭须。 唐年画笔石未泐,大鉴 《坛经》 谁都得。 这是一首题画诗。“岭南六祖禅师”,指慧 (惠) 能。慧能(638—713),南海新州 (今广东新兴县) 人。俗姓卢。他父亲“...
诗词辞赋 2024-07-19 0 24

禅诗《旅次(泊)景空寺宿幽上人院》原文赏析

不与人境接,寺门开向山。 暮钟寒鸟聚,秋雨病僧闲。 月隐云树外,萤飞廊宇间。 幸投花界宿,暂得静心颜。 这首诗约作于贞元十四年(798年)夏诗人自符离赴浮梁而移家洛阳途中。《秋江晚泊》 及 《将之饶州江浦夜泊》均作于是时,《伤远行赋》 中的 “投山馆以寓宿”,可能即指此。本诗写出了劳苦奔波中偶来尘外佛寺的身心感受。 “不与人境接,寺门开向山。”开篇即点出景空寺远离世喧、僻处山野的特点。“人境”,即世俗世界。陶渊明曰:“结庐在人境”,“心远地自偏”,而这里则是心远地亦偏,更彻底些...
诗词辞赋 2024-07-19 0 23

禅诗《书林逸人壁》原文赏析

诗语动惊众,谁知慕隐沦。 水烟常似暝,林雪乍如春。 薄酒懒邀客,好书愁借人。 有时行药去,忘却戴纱巾。 这是一首描写隐士生活和心情的诗。难能可贵的是,寥寥八句,不仅写出了隐者林逸人的身世、生活环境,还细致地刻画出了他复杂的心态和高尚的人格。 从诗的前四句我们可以得知,林逸人原本是个诗句动众的才子,如果在仕途上走下去,未必不可以有一个锦绣前程。但是,他把这些都捐弃了,栖隐山林。惠崇来拜访他时,正是冬末春初。只见他的居处,烟水苍茫,林雪初降,于严寒中透露出春天的气息。五、六句则写他...
诗词辞赋 2024-07-19 0 20

禅诗《游西峰寺》原文赏析

山绕招提面面青,黄金台殿敞春晴。 树分两径参差起,水积方池淡沲清。 并命鸟飞争供食,长生鱼出听钟声。 湛然亭上凭栏久,闲着溪云傍塔生。 这是一首禅意颇深的纪游诗。“西峰寺”,在作者家乡丽水县以西。作者在万木争荣、生机勃勃的春天里游览了西峰寺。他通过细写游寺的所见、所闻、所感,表达自己对尘世喧嚣万象的鄙弃和对世外静谧清幽生活的真切的向往。 首联“山绕招提面面青,黄金台殿敞春晴。”点明作者游寺的时间在春天。“招提”,梵语为 “拓斗提奢”,意为 “四方”,后作“招提”。北魏太武帝拓跋...
诗词辞赋 2024-07-19 0 19

禅诗《野望》原文赏析

一天秋色冷晴湾,无数峰峦远近间。 闲上山来看野水,忽于水底见青山。 “野望”者,眺望四野也。翁卷这首七绝,抒写了他秋日登高眺望家乡永嘉所见之景及其内心之感受。诗人用白描手法,以简单的意象,寻常的词语构成了一幅清新秀美的山水画卷,显示了翁卷诗含灵秀之气于闲淡之中的特色。 “一天秋色冷晴湾”,首句写秋色之寥廓无边。秋色本是虚无难以捉摸的,诗人以 “一天”形容之,显从王勃《滕王阁序》“秋水共长天一色”句来,可见秋色之无涯无际,无所不在,弥漫于天地之间。而 “冷晴湾”——晴日之水湾融入寒意...
诗词辞赋 2024-07-19 0 18

禅诗《送存书记》原文赏析

一声两声松子落,一片两片枫叶飞。 夕阳在山新月上,道人相伴一僧归。 这是一首表现禅者达到空寂禅悦之境的绝句。诗人为南宋遗民,宋亡不仕,入茅山修禅,其眼见江山改易,世道无常,功名利禄犹如过眼云烟,于禅学修为必有所益。《送存书记》一首,展现了诗人体悟虚无之旨,心中一片澄明的心境。 “一声两声松子落,一片两片枫叶飞。”诗人巧妙地运用“动中见静意”(《冷斋夜话》)的技巧,借山林之幽静来表现禅者心境之寂静。诗人这种写法,显然是借鉴了前人的经验。南朝梁王籍《入若邪溪》诗有“蝉噪林逾静,鸟鸣山更...
诗词辞赋 2024-07-19 0 14

禅诗《次韵顾玉山题杭上人芭蕉》原文赏析

山寺春深积雨余,坐看花影上阶除。 新诗吟罢无人到,只向芭蕉叶上书。 这是一首题画诗。从诗题给出的信息我们得知,作者的友人杭上人画了一幅芭蕉图,作者的另一位友人顾玉山(即顾仲瑛)为之作了一首题画诗,于是作者也依顾韵作了一首。全诗以淡雅宁静的情调、简练自然的文字为我们描绘出了一幅绝妙的雨后芭蕉图,同时也暗示了作者与世无争、超然尘外的内心情趣。 诗的一、二句: “山寺春深积雨余,坐看花影上阶除。”诗人纯用白描手法,勾勒出春雨过后的清新景象,以及山中佛寺里僧人恬淡安适的生活。苍翠的春山在一...
诗词辞赋 2024-07-19 0 19

禅诗《赠别君素上人》原文赏析

穷巷唯秋草,高僧独扣门。 相欢如旧识,问法到无言。 水为风生浪,珠非尘可昏。 悟来皆是道,此别不销魂。 在刘禹锡的人生理想中有一个十分明显的倾向,即融儒入佛,佛儒合一。在这首诗的序言中,他认为学习儒家《礼》与 《中庸》的最高境界是“不勉而中,不思而得”。而这种境界也正是禅的悟境,所以他觉得习禅是学儒的起点,在儒家经典中同样可以领悟到人生的奥秘,回归到纯真的“初心”。基于这种思想,刘禹锡对儒学有了一种新的认识,对人生也有了一种新的体验。如此诗,即使面对令人销魂的送别,他也超然处之。...
诗词辞赋 2024-07-19 0 19

禅诗《为如镜净上人赋》原文赏析

一片灵台月,圆明适中规。 谁知相对者,曾悟未磨时。 去垢元来净,观空了不疑。 水边闲独立,照见白须眉。 只有胸怀阔达之人才会感受到光明的境遇,而心念黯淡者所面临的一定是黑暗。佛家认为人人有灵光佛性,灵灵照照,常放光明。一个学佛有所成就的人,他的生命的杂质已完全净化,会有强烈的光的半径。《五灯会元》称这种人是“灵光独耀,迥脱根尘,体露真常,不拘文字。心性无染,本自成圆,但离妄缘,即如如佛。”而诗人所要赠诗的如镜大师即在此行列。全诗首句“一片灵台月,圆明适中规。”借景喻人。满月高挂,...
诗词辞赋 2024-07-19 0 20

禅诗《游灵鹫寺》原文赏析

屋畔危岑耸佛青,客归僧定掩云扃。 洞猿率窣循墙过,几上偷翻贝叶经。 灵鹫寺在杭州,一名灵隐寺,乃我国禅宗十刹之一。此诗写游寺所见,虽仅寥寥四句,却生动地描绘了寺景之幽美,而佛家之理即融于写景之中,读来趣味盎然。 首句写寺之环境: 寺旁危峰突起,耸现出一抹青色。灵鹫峰一名飞来峰,据《淳祐临安志》记载,东晋咸和年间,印度僧人慧理见到此峰,惊叹曰:“此天竺国灵鹫山之小岭,不知何年飞来?佛在世日,多为仙灵所隐……”诗中既曰“危岑”,又曰“耸佛青” ( “佛青”即 “佛头青”,唐宋诗人常用之...
诗词辞赋 2024-07-19 0 22

禅诗《题金正希先生画达摩图》原文赏析

正希先生发清兴,云蓝剪纸如圆镜。 画作达摩面壁形,高坐枯龟呼不应。 泥金钩发虿尾拳,侧笔裁衣蝉翼劲。 人疑道子以墨戏,或道无功将佛佞。 以指喻马隔两尘,援儒入墨殊非称。 谁知先生画佛即画心,直是诚通非貌敬。 事惟诣极方参玄,思不出神难入圣。 当其为文渗淡时,天外心归功未竟。 颜渊专精能坐忘,维摩憔悴常示病。 绝无意想结空花,那有风泉搅清听。 眉毫秃尽肠欲流,三才万象同参证。 较彼蒲团枯坐人,禅理文心果谁胜? 写静者相示众人,教用思功先练性。 碧山烟去月才明,秋水风停波自...
诗词辞赋 2024-07-19 0 16

禅诗《姚江》原文赏析

沙尾鳞鳞水退潮,柳行出没见渔樵。 客船自载钟声去,落日残僧立寺桥。 这是一篇即景生情之作,描写的是作者驻足寺外江边时的所见所闻。“僧立寺桥”就是诗人的自画像。姚江,又名舜江,在今浙江余姚县南。 僧诗常以清拔孤寂之风见胜,诗的首句写江潮已退,江边因潮起潮落而留下如鳞的沙滩,形象十分鲜明,颇有清肃之气。次句写江岸上的情景。绿柳成行,渔父、樵夫,时而出没其间,于上句清冷的氛围中平添了一点浓烈的生活气息。第三句是此诗的巧思所在,诗人巧妙地将江上远去的客船,与寺院中回荡出的钟磬声连在一起。对...
诗词辞赋 2024-07-19 0 22

禅诗《题谷熟驿舍二首》原文赏析

驿后新篱接短墙,枯荷衰柳小池塘。 倦游到此忘行路,徙倚轩窗看夕阳。 一官南北鬓将华,数亩荒池净水花。 扫地开窗置书几,此生随处便为家。 这两首七绝是题在谷熟驿墙壁上的。诗中所描绘的意境以及抒写的主体情志,都若隐若现地有着禅的影子。宋人的诗歌所受禅宗的影响,往往是这样似有若无,不甚明显的。 第一首侧重写了驿舍后面的景致,从而寄寓了诗人“倦游”的心境。在驿舍后面,新插的篱笆接着短墙,时至秋晚,周围是一片肃杀冷寂的景象: 夏日里鲜美的荷花、荷叶已经凋零枯萎,柳树已经衰败,小小的池塘飘...
诗词辞赋 2024-07-19 0 19

禅诗《惠山寺》原文赏析

古木森森映碧苔,嵯峨楼阁倚天开。 山僧不问朝天客,自注冰泉浸野梅。 惠山寺在江苏无锡市惠山东麓,建于南朝,唐宋时期为江南名刹,现已不存。这首七绝前两句写寺,写其古老恢宏,后两句写人,写寺中山僧之萧散悠闲。 “古木森森映碧苔”,一开始,诗人便点出一 “古”字,言木之古,实在是要表现寺之古,自南朝至赵葵之时,历时已七八百年,那郁郁葱葱的森森古木以及与之相映的年复一年积厚的点点碧苔,给人以一种深远的历史感,令人回顾抚叹。 “嵯峨楼阁倚天开”,次句正面写惠山寺楼阁之高大巍峨。“倚天开”,...
诗词辞赋 2024-07-19 0 17

禅诗《赠秋月长老》原文赏析

秋月既虚明,禅心亦清净。 心月两无亏,炯然大圆镜。 流光烛万物,万物咸鲜莹。 倒影入千江,千江悉辉映。 情尘苟不扫,倏忽迷真性。 所以学道人,于此分凡圣。 视身等虚空,无得亦无正。 伟哉寒山翁,与汝安心境。 丁鹤年早年遭逢战乱,转徙逃匿,有时寄居僧舍。“乱后还家两鬓苍,物情人事总堪伤。”(《兵后还武昌》)对于你争我夺、烦乱嘈杂的尘世早已厌倦。“嗟予江海避风尘,白首归来失所亲。”(《寄武昌南山白云老人》)亲人背世,对于这位孝子来讲,是人生一大哀痛,他的余生只得寄情山水,在大...
诗词辞赋 2024-07-19 0 21

禅诗《夜感》原文赏析

无眠动归心,寒灯坐将灭。 长恐浮云生,夺我西窗月。 禅宗认为,人的“自性”是十分清净的,像日月一样光明,只是因为受后天污染,起种种知见,才使浮云遮蔽了日月星辰。禅人只有借助于“开悟”,才能吹散浮云,顿现“自性”。但“开悟”之后,如何在现实生活中保住 “自性”,长养“圣胎”,也是禅人时刻要注意的问题。所以《坛经》说: “自性常清净,日月常明,只为云覆盖,上明下暗,不能了见日月星辰。忽遇惠风吹散,卷尽云雾,万象森罗,一时皆现。”《佛果圆悟真觉禅师心要》则说: “悟则刹那,履践工夫,须资长...
诗词辞赋 2024-07-19 0 14
文章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