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标签骈文代表作

禅诗《赠博也上人》原文赏析

闭门何处不深山,蜗舍无多八九间。 人迹到稀春草绿,燕巢营定画梁闲。 黄泥小灶茶烹陆,白雨幽窗字学颜。 独有老僧无一事,水禽沙鸟听关关。 这首诗是郑燮送给他的方外之友博也和尚的。据郑方坤《郑燮小传》云,他“壮岁客燕市,喜与禅宗尊宿及期门、羽林诸子弟游”。步入中年的板桥,在目击官场黑暗、身历人间沧桑之后,有一种彷徨歧路、失望悲观的情绪,有时不免产生超脱尘俗、萧然世外之想,“于是恣情山水,与骚人野衲作醉乡游,时写丛兰瘦石于酒廊僧壁,随手题句……”(蒋宝龄《墨林今话》卷一)。这在板桥晚期...
诗词辞赋 2024-07-21 0 23

禅诗《睡起》原文赏析

憨憨与世共儿嬉,兀兀从人笑我痴。 闲里事忙晴晒药,静中机动夜争棋。 心情诗卷无佳句,时节梅花有好枝。 熟睡觉来何所欠?毡根香软饭流匙。 这首诗作于淳熙十四年(1187年),范成大62岁。在此之前,即已归隐石湖,这一时期的诗中多寓收敛退藏、息交远祸之意,《睡起》所表现的也是这样一种情怀,全诗着力刻画了一位看破红尘而孤标傲世、放浪形骸的隐逸者的形象,反映着佛家人生态度对诗人的影响。 首联写自己的处世态度: “憨憨与世共儿嬉,兀兀从人笑我痴。”大概是在数十年的仕宦生涯中已经阅尽人世间...
诗词辞赋 2024-07-21 0 27

禅诗《游百泉》原文赏析

五里芳菲路,依山雪一湖。 鲛珠鸣石砾,鸾尾走菰蒲。 乳水烹茶净,深潭照影无。 余生何所愿,泛泛此中凫。 这首诗中的 “百泉”,当指河南辉县西北7里苏门山的百泉。苏门山,也就是孙登长啸的地方。据 《晋书·阮籍传》记载: 阮籍在苏门山遇到孙登,“与商略终古及栖神道气之术,登皆不应。”阮籍长啸而退。走到半岭,听到有像鸾凤般的声音响于山谷,原来是孙登在啸。苏门啸,后来就用为狂态傲世的典故。宋代邵雍、元代姚枢都曾隐居于苏门百泉。小修一生喜欢游览名山大川,“泛舟西陵,走马塞上,穷览燕赵齐鲁吴...
诗词辞赋 2024-07-21 0 30

禅诗《春日从将军游山寺诗》原文赏析

兰庭厌俗赏,奈苑瞩年华。 始入香山路,仍逢火宅车。 慈门数片叶,道树一林花。 虽悟危藤鼠,终悲在箧蛇。 诗人从将军春游佛门寺院,由洁净空灵的禅境,感悟人生拘束空苦,迸溅出诗人企求超脱的禅悦。 首二句紧扣“山寺”,以直叙入题。“兰庭”,即兰香氤氲的庭院,此指禅院。我们知道,佛学一般所追求的最高精神本体等都不在于现实世界之中,是与现实世界对立的。因此,作为传授佛学真谛的寺院,当然不欢迎众俗步入佛门。一个 “厌”字,写出了兰庭对待众俗的态度,表现了佛门的洁净高雅。“奈苑”,佛经中奈氏...
诗词辞赋 2024-07-21 0 24

禅诗《侬家暂下山》原文赏析

侬家暂下山,入到城隍里。 逢见一群女,端正容貌美。 头戴蜀样花,燕脂涂粉腻。 金钏镂银朵,罗衣绯红紫。 朱颜类神仙,香带氛氲气。 时人皆顾盼,痴爱染心意。 谓言世无双,魂影随他去。 狗咬枯骨头,虚自舔唇齿。 不解返思量,与畜何曾异。 今成白发婆,老陋若精魅。 无始由狗心,不超解脱地。 此诗的意图,是要给世人照一照 “风月宝鉴”。 诗用第一人称的“侬家”这个古代吴人的自称来写,饶有趣味。“侬家”平时长住山上,偶尔下一次山,到城隍庙逛逛,倒不是为了凑热闹,而只是看看热...
诗词辞赋 2024-07-21 0 26

禅诗《自题月轩》原文赏析

轩前辘轳转冰盘,轩里诗成彻骨寒。 多少人来看明月,谁知倒被月明看。 这首诗奇特的妙处在后两句:“多少人来看明月,谁知倒被明月看”。(为了叶平仄,写作“谁知倒被月明看”。) 月亮究竟是何物?当然可以说月亮是宇宙间一个本然的存在,但,以佛家哲学而论,也可以说月亮只不过是人们意识中的一个幻象。诗的第一句: “轩前辘轳转冰盘”。辘轳,汲水的器具; 冰盘,指月亮,但这个月亮似不是指天上的月亮,而是指水中之月。天上之月,水中之月,心中之月,究竟何者为真?这是个耐人寻思的问题。 一般的诗是以人...
诗词辞赋 2024-07-21 0 24

禅诗《木兰柴》原文赏析

秋山敛余照,飞鸟逐前侣。 彩翠时分明,夕岚无处所。 夕阳的余晖在秋山上逐渐收敛,一群群归巢的鸟儿前后追逐着飞掠过山间。它们的翠羽在秋山夕照中时而缤纷闪耀,时而又暗淡模糊。最后,深蓝、灰暗的山间雾霭一团团涌将出来,飘忽不定,把一切都掩盖了。这就是王维这首五言小诗《木兰柴》所描绘的景色。“木兰柴”是辋川山谷中的一个风景名胜点。“柴”,同“寨”。“木兰”,是一种落叶乔木,花大而外紫内白。大概是那个地方生长着很多木兰,因而以此得名吧。“彩翠”,有人说是指被木兰花叶装点而色彩斑斓的山色,也有人...
诗词辞赋 2024-07-21 0 25

禅诗《觉和尚庵赏白莲》原文赏析

冰雪肌肤出淤泥, 伶俜寒影照涟漪。 晓风浮冷梦初醒,夜月婵娟清更宜。 未要露浓垂别泪,先看水滑洗凝脂。 陶诗近体惊儿女,大笑庐山远法师。 此诗描绘白莲的形、影、神,是一首咏物寄意、歌颂佛性的佳作。莲界本是佛国,莲经即佛经,莲宇即佛寺,莲房乃僧人所居,佛座亦称莲台,如来就是坐在莲花座上说法的。唐释道世《诸经要集三宝敬佛》称: “十方诸佛,同出于淤泥之浊,三身正觉,俱坐于莲台之上。”可见,莲花之出污泥而不染,同佛教之为净宗紧密相关。在觉和尚庵赏白莲,意义不同一般。 首联“冰雪肌肤出...
诗词辞赋 2024-07-21 0 18

禅诗《游杭州佛目山净慧寺》原文赏析

五里乔松径,千年古道场。 泉声与岚影,收拾入僧房。 起首二句,将读者猛然带入一个僻远净寂的境界中。“五里”,虚数,泛指数里,与“千年”相对偶,构成完整的时空世界。“道场”,原指佛祖修成圣道之处。后来凡供佛、学道、寺院等处均可称道场。诗人首先从空间落笔,将读者带到一个远离俗世的境界中。高大的松林之下,一条幽深曲折的小路,不见首尾,仿佛是一条鲜为人知的通往净土极乐世界的密径。继而笔触又转向时间。道场冠以千年之久,试想人间经历了几多沧桑,人生又埋葬了几多悲欢离合! 而此佛门净土始终未变、未...
诗词辞赋 2024-07-21 0 20

禅诗《偕顾伊人晚从维摩逾岭宿破山寺》原文赏析

树老不言处,秋深无事中。 云根僧过白,霜信客来红。 樵语隔林火,茶烟小院风。 杳然松下路,人影石桥东。 “破山寺”,即兴福寺,在今江苏常熟的破头山上。唐朝诗人常建写过著名的《题破山寺后禅院》。本诗是作者投宿破山寺时写的,充满了微妙的禅心禅味。 全诗着眼于描绘深幽静寂的境界,写得很有层次。“树老不言处,秋深无事中。”从虚而入,写出深秋时节的静谧景象。“云根僧过白,霜信客来红。”逐渐由虚而实,将人物切入其中。“白”和“红”二字在这里用得相当精致、生动。本来,白云、红叶是秋天的寻常景...
诗词辞赋 2024-07-21 0 16

禅诗《腊日游孤山访惠勤惠思二僧》原文赏析

天欲雪,云满湖,楼台明灭山有无。 水清出石鱼可数,林深无人鸟相呼。 腊日不归对妻孥,名寻道人实自娱。 道人之居在何许?宝云山前路盘纡。 孤山孤绝谁肯庐,道人有道山不孤。 纸窗竹屋深自暖,拥褐坐睡依团蒲。 天寒路远愁仆夫,整驾催归及未晡。 出山回望云木合,但见野鹘盘浮图。 兹游淡薄欢有余,到家恍如梦蘧蘧。 作诗火急追亡逋,清景一失后难摹。 宋神宗熙宁四年(1071年)冬,苏轼开始了他倅杭(杭州通判)三年的生活。本诗是他抵杭三日,访孤山的两个诗僧惠勤、惠思而作。关于此诗的...
诗词辞赋 2024-07-21 0 22

禅诗《和南质张学士敏之见赠》原文赏析

院深深,籁萧萧,伽陀舒卷度兰宵。 若解荷心系珠露,便能天外裁云绡。 大觉空生一沤起,悟斯独有屏山李。 穿透《楞严》第一机,方信庵中人不死。 个里家风针不容,梦回六趣大千空。 道人受用本无尽, 明月薄细切风。 香象朋从威绰绰,独跳狂獐空矍铄。 悲心起处了无私,济度尘沙恩广博。 不涉中流离两边,下无大地上无天。 无人无佛台无莲,萋萋碧草生芳烟。 张敏之,名本。金宣宗贞祐年间进士。善书法。40岁后始学诗,为诗殊有古意。金哀宗正大年间,以翰林学士从曹王出质,客居燕京近10年,...
诗词辞赋 2024-07-21 0 14

禅诗《重游寄老庵怀僧芝》原文赏析

浪游已恨失芝公,陈躅空留梦境中。 欲问孤云何处去,庭前双树自西风。 寄老庵何在?不得而知,但僧芝原是庵中的僧人是可以从诗题中得知的。看来僧芝原与诗人颇有往还,而当贺铸离开数年之后重游此地,僧芝已经“圆寂”,诗人有感于此,写下了这首诗。 “浪游已恨失芝公,陈躅空留梦境中。”诗人经过数年浪游,又到寄老庵,却再也见不到僧芝了,这给诗人留下了深深的遗憾与怆情! 人世沧桑,变幻莫测,原来抵掌谈禅的方外友人,现在却不见了踪迹,这引起了诗人的伤感。“陈躅”,过去的行迹。芝公已经不在了,只有以前的...
诗词辞赋 2024-07-21 0 21

禅诗《过无可上人院》原文赏析

寥寥听不尽,孤磬与疏钟。 烦恼师长别,清凉我暂逢。 蚁行经古藓,鹤毳落深松。 自想归时路,尘埃复几重。 佛寺禅院本是僧众供佛和聚居修行的处所,自有一种笼罩在佛教灵光中的神秘色彩和肃穆气氛。善男信女到此,不免会对佛法禅理油然生出浓烈的情感体验,更不用说本来就感情丰富的骚客文人了。这首诗,正是艺术地再现了一位诗人经过禅院时的心灵体验。 “无可”是位诗僧,和姚合多有酬唱往来。“上人”是佛教称谓,一般指持戒严格、精于义理之僧,因其 “内有智德,外有胜行,在人之上” ( 《释氏要览》卷上...
诗词辞赋 2024-07-21 0 21

禅诗《东林寺酬韦丹刺史》原文赏析

年老心闲无外事,麻衣草座亦容身。 相逢尽道休官好,林下何曾见一人。 唐代,禅宗风靡一时。禅宗的理论往往与当时的士大夫阶层的思想和情趣合拍。那些正处于仕途之上的官员们,往往又向往禅门的远离尘世、清幽静远的林下风流。那些失意于官场的就更不用说了。因此,士大夫与禅僧交往成了一种风气,他们谈禅、唱和,关系密切。就连全力攘斥佛老的韩愈,也同不少僧人私交甚好。士大夫们把交往禅僧作为对于喧嚣的官场生活的一种调剂,有的时候他们也产生并表达出要辞官归隐林下的念头。灵澈寄给洪州刺史韦丹的这首诗,就把这一...
诗词辞赋 2024-07-21 0 20

禅诗《宿弘济寺晓登观音岩眺望》原文赏析

击楫凌沧洲,投宿招提境。 入门优昙香,闻钟夜方永。 高枕听涛声,层轩抱江影。 晓来微雨过,红叶满高岭。 凭阑见万里,云物殊清迥。 长山去蜿蜒,上流压江郢。 海门控金焦,苍烟翳朝景。 信美睇山川,霸图递烟冷。 何如学无生,抗迹云峰顶。 古弘济寺在扬州观音山,登山可俯瞰扬州城全貌和瘦西湖名胜,所谓“江淮南北,一览可尽”。附近有著名的燕子矶,山石壁立江中,三面临空,形如燕子展翅欲飞。夜暮登临,水月皓白,澄江如练,为金陵四十八景之一。而以 “神韵” 为宗的诗人面对如此之景,当然...
诗词辞赋 2024-07-21 0 21
文章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