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标签骈文代表作

禅诗《山寺偶题》原文赏析

汉时城郭梁时寺,日炙风吹秋又春。 六代风流烟暝暝,三分旧恨水粼粼。 阴阳戏剧程生马,爪齿虚浮泡似人。 如此安禅亦剩事,只宜高枕对嶙峋。 这首诗,写作者面对着“汉时城郭梁时寺”的景观,忽忽然似有所感,不觉参禅悟道起来。全诗充满禅锋机趣,但诗意较隐晦,理解起来不太容易。 首联起笔发兴高远。“汉时城郭梁时寺,日炙风吹秋又春。”写对山寺的追怀缅想,从千年处下笔,春秋代序,意境沉浑苍茫,充满了历史事物的胜衰兴亡之感。“汉时城郭梁时寺”一句,令人想到唐代王昌龄有名的 “秦时明月汉时关”,只...
诗词辞赋 2024-07-20 0 20

禅诗《智空和尚种松歌》原文赏析

老僧种松如种柳,封植不知年岁久。 寒梢未解蟠穹苍,已见郁峰蛟龙走。 焚香展席坐松阴,白石清泉清道心。 虚无自有神鬼会,风雨不妨猿鹤吟。 老僧与松有深契,浮华净尽存实际。 岁寒不受冰霜欺,静隐山中阅人世。 亭亭只作如是观,松年僧腊俱高寒。 夜深滕六雪中立,日落山精林际看。 老僧爱松如骨肉,不比枯梅与瘦竹。 君不见人间艳阳枝,春尽飞花满岩谷。 松,以其挺拔潇洒的形象、傲霜斗雪的精神,赢得了人们的敬佩,并在中国文化长河中占据了重要地位。从左思的 “郁郁涧底松”到贾岛的“松下...
诗词辞赋 2024-07-20 0 26

禅诗《狮子峰》原文赏析

踞地盘空势未休,爪牙安肯混常流。 天教生在千峰上,不得云擎也出头。 据《宋诗纪事》,重显“尝游庐山、栖贤,时諟禅师居焉。简严少接纳,显藞苴不合,作《狮子峰》诗讥之。”全诗表面似咏狮子峰的形象神态,禅理却暗寓诗中。对諟禅师的讥讽于咏狮型峰中随意所如,天然拨俗。禅理与形象相映成趣,境界却浑然一体。 “踞地盘空势未休,爪牙安肯混常流”,是嘲讽諟禅师那不得禅旨却又故作超然尘俗的姿态。“踞地”画出了禅师打定时的可笑形象。“空”是禅学的中心论题。禅宗所谓三种“境界”即是对“空”的三种不同层次的...
诗词辞赋 2024-07-20 0 23

禅诗《蝇子透窗偈》原文赏析

为爱寻光纸上钻,不能透处几多般。 忽然撞着来时路,始觉平生被眼瞒。 这可以说是一首寓言诗。我希望读者诸君不必急于看下文的诠释,只凭自己的直觉结合自己的生活体验对诗意作一番体味。 诗句看来很平常,然而这却是佛家的偈。在平常的诗句间蕴含着微妙的哲理。 一只苍蝇要寻光,费很大的劲想穿过窗纸,居然穿不过去。这么一层薄薄的窗纸为什么就是穿不过去?这就是隔。人世间存在着许许多多有形、无形的隔,岂止是这么一层薄薄的窗纸! 这苍蝇看来太可笑也太可怜了,然而人世间可笑复可怜的岂止是这么一只苍蝇?古...
诗词辞赋 2024-07-20 0 19

禅诗《江中诵经》原文赏析

实相归悬解,虚心暗在通。 澄江明月内,应是色成空。 “实相”,是“诸法实相”的省称,指宇宙间万事万物的真相。佛教认为世俗认识的一切现象都是“假相”,唯有摆脱世俗认识才能显示诸法“常住不灭”之真实相状。佛教各派对实相的解释各有不同,影响最大的是天台宗。天台宗主张中道实相之说,认为万有之实相,非有非空,是为非有非空之中道。譬如花落,传达的是“空”的真理;但旧花凋落的同时意味着新花盛开的开始,这是 “假谛”; 而花落时意味着花开,同样,花开时也意味着花落,因此开便是落,落便是开,这就是中谛...
诗词辞赋 2024-07-20 0 21

禅诗《无弦琴》原文赏析

月作金徽风作弦,清音不在指端传。 有时弹罢无生曲,露滴松梢鹤未眠。 无弦琴,出典在《宋书·陶潜传》: “潜不解声音,而畜素琴一张,无弦,每有酒适,辄抚弄以寄其意。”后代诗人多引此典以表现闲适的情怀或高雅的情趣。李白诗中多次用此典,有句云:“大音自成曲,但奏无弦琴。” ( 《赠临洺县令皓弟》) 用无弦琴奏出 “大音希声”的曲调,真有点像现代派的无声音乐。 陶渊明所抚弄的琴,虽无琴弦,却有琴体。而止翁此诗,把月亮作为琴上的金色琴徽(指示音节的标志),把风视为琴弦。琴体在哪里呢?也许就是...
诗词辞赋 2024-07-20 0 31

禅诗《竹林寺》原文赏析

迢迢夹山道,幽幽竹林寺。 林公闢山处,泉涧饶古意。 钟磬闻诸天,花药覆平地。 森梢万竿竹,烟景满空翠。 慈鸟识禅心,清猿起愁思。 平生江海情,萧然但高寄。 回首礼白云,何时谢尘累? 唐代诗人张说诗云:“禅室从来尘外赏,香台岂是世中情。”王渔洋这首游江苏镇江古竹林寺诗,道出了其中真谛。全篇以景写情,托物起兴,因象明理,寓林泉之逸致于诗中,寄出世之玄意于言外,诗与禅水乳交融,交相辉映,从而表现出王渔洋禅寺诗所特有的神韵。 开篇四句既描绘了竹林寺的全景,又点明了禅寺的历史渊源。...
诗词辞赋 2024-07-20 0 22

禅诗《明月溪》原文赏析

月出溪水清,月落溪水黑。 茫茫溪上人,笑与月为客。 明月溪是滁州(今安徽滁县)胜景之一,与白龙泉、清风亭、望日台等八景合称“八绝”。早在唐代这里就是文人骚客寻幽探胜之所,但到宋初已经荒落,著名诗人王禹偁曾往游览,颇感失望,有《明月溪》诗记其事:“我来寻故迹,溪荒乱泉吼。……唯余旧时月,团团照山口。”想来诗人此时所游的明月溪,荒落的情景不会有大的改观,他写这首诗当然不会是为了欣赏自然山水,而是借此表现他闲散淡泊的情怀和所领悟的禅悦。 溪以明月命名,自然跟明月相关,而且只有在明月之下才...
诗词辞赋 2024-07-20 0 18

禅诗《鹤林寺》原文赏析

知有枫林坐竹间,每寻纡路试登山。 虚檐忽见笼中鸟,似我爱闲身未闲。 竹绕高僧逢话处,花留仙者旧开枝。 道身虚淡元无著,付与东风烂漫吹。 鹤林寺,在今江苏镇江,始建于晋代。据《方舆胜览》记载,鹤林寺“在黄鹤山。旧名竹林寺。宋高祖尝游,独卧讲堂前,上有五色龙章,即位改名鹤林寺……鹤林之花天下奇绝。”又据《嘉庆重修一统志》:“(鹤林寺)有米元章祠及名贤石刻,又尝有杜鹃花,世传为仙卉云。”可见其历史悠久,古迹又多,花木奇绝,环境清幽。 在一个和煦的春日,作者登上黄鹤山,寻访鹤林寺,有感...
诗词辞赋 2024-07-20 0 20

禅诗《闺人禅诵甚勤喜赠二首》原文赏析

其一 应是新年福力增,六时功课胜山僧。 每持贝叶询难字,时向蒲团学小乘。 一缕天风吹梵呗,半轮闺月照香灯。 却惭庞叟心情懒,拥衲齁齁呼不应。 其二 高楼终日礼弥陀,天女生来厌绮罗。 愿以幻身酬半偈,羞将素额涴长蛾。 绣幡针脚花还密,诵咒乡音字欲讹。 自是灵山佳姊妹,何缘结伴到娑婆。 在中国佛教发展史上,尽管出现过许多佛学宗派,但在相当长的一段历史时期内独绽枝头、对中国文化产生巨大而深远的影响的,却是禅宗。禅宗由印度佛法发展演变而来,它讲究内心开悟...
诗词辞赋 2024-07-20 0 14

禅诗《游云门》原文赏析

一阵若耶溪上雨,雨过荷花香满路; 拖筇纵步入松门,寺在白云堆里住。 老僧却笑寻茶具,旋汲寒泉煮玉乳; 睡魔惊散毛骨清,坐看秦峰秋月午。 月明山鸟乱相呼,松杉竹影半窗户; 令人彻晓忆匡庐,作诗先寄江南去。 “云门”,即云门山,在会稽(今绍兴)城南,山中有云门山寺(亦名云门精舍)。本诗便记写游云门寺的见闻和感受。全诗十二句,每四句为一个层次,记写一种情事。前四句是写行程,描绘了沿途风光; 中四句是写品茶,刻画了山寺的清幽; 后四句是写夜宿,抒写了留居云门寺的感慨。 先看前四句。...
诗词辞赋 2024-07-20 0 18

禅诗《送元简上人适越》原文赏析

孤云出岫本无依,胜境名山即是归。 久向吴门游好寺,还思越水洗尘机。 浙江涛惊狮子吼,稽岭峰疑灵鹫飞。 更入天台石桥路,垂珠璀璨拂三衣。 此诗大约作于诗人为苏州刺史时。诗人以送僧游越为题,抒发了自己对越中山水的向往。 “孤云出岫本无依,胜境名山即是归。”首二句以比兴起笔,道出禅游之乐。“孤云”句,源于陶渊明“云无心以出岫”。“岫”,山峦。山岭的行云,飘游自在,无碍无挂,缭绕在山峰间,又不依附于山峰,佛教认为这便是人生的最高境界。《顿悟入道要门论》强调人心应处于 “不住一切处” 的...
诗词辞赋 2024-07-20 0 21

禅诗《送玄亮师》原文赏析

兰泉涤我襟,杉月栖我心。 茗啜绿净花,经诵清柔音。 何处笑为别,淡情愁不侵。 这是一首立意高妙的送别诗。诗歌以习禅为背景,两句一层,一层一转,相互照应,由修性、诵经转写送行,别有情趣。 首二句纯净高爽的意象描绘了一种冰清玉洁的人格。“兰泉”,春季开满兰花的山泉,此既说明送别时的季节特征,又进一步表现山泉的清澈幽香。“我”,在此不仅指诗人自己,而且还包含玄亮师。他们在山寺中,用清净的泉水洗涤衣裳,浑身上下一尘不染,且散发着淡淡的幽香。“杉月”,杉树上的明月,它闲逸而纯洁,它静静地挂...
诗词辞赋 2024-07-20 0 18

禅诗《小溪》原文赏析

小溪庄上掩柴扉,鸡犬无声月色微。 一只小舟临断岸,趁潮来此趁潮归。 诗人驾舟沿小溪拜访友人,不料柴扉紧闭,不遇友人。诗虽然为此而作,但诗中的诗人之心却透露出浓郁的禅意佛性。 “小溪庄上掩柴扉”,诗人驾小舟乘兴而来,却只见柴扉紧掩。佛教本有“法无我”之称,认为客观事物没有经常不变的;佛教又有“无常”之称,认为宇宙间的一切现象都没有恒常的存在,任何现象的性质都是无常,眼下,诗人正处在这种变化了的情况之下。“鸡犬无声”,小村庄是那么地静;“月色微”,表明夜已深沉,更衬托出 “鸡犬无声”的...
诗词辞赋 2024-07-20 0 18

禅诗《山中杂言》原文赏析

小小柴门傍竹开,幽深不惯有人来。 颇嫌老鹤无情思,啄损庭前一径苔。 这首七绝,咏的是隐居生活。从表层看,它质朴易懂,几乎用不着诠释。首句“柴门”、“竹”,紧扣诗题,点明“山中”之景。次句却为后二句张本,因“幽深”而且“不惯有人来”,才会生发出“庭前一径苔”的现象。又由于老鹤将苔“啄损”,才引起诗人对它那“无情思”之举动的嫌怪。后三句环环相扣,互为因果,但作者有意将末二句因果倒置,顿时平地波澜,避免了平铺直叙之弊,而气韵更显生动。 若再深入一层求解,就更能体会到作者构思时匠心独运之妙...
诗词辞赋 2024-07-20 0 22

禅诗《游天竺》原文赏析

行遍山巅又水涯,尚无红叶与黄花。 长松夹道六七里,小墅通村十数家。 竺国云深僧寂寞,草堂洞古石嵯牙。 野翁共醉官垆酒,扶醉归来已暮鸦。 原诗共二首,这里选的是第一首。“天竺”即天竺山,在浙江杭州灵隐山飞来峰之南,分上、中、下三竺,有三天竺寺。三面阻山,中路直辟,若函谷然,长松夹道,为唐刺史袁仁敬所植,凡九里,又名九里松山。 这首诗写作者游览佛国圣地——天竺的所见所感。开头四句,写一路所见景象:山峰叠起,溪水长流;一路行来,曲径通幽;夹道苍松,绵延数里; 山村人家,点缀山中。景色...
诗词辞赋 2024-07-20 0 22
文章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