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标签骈文代表作

禅诗《游北寺竹林》原文赏析

僧居古城阴,迢递通万竹。 林光落虚牖,坐爱衣裳绿。 斋余孤磬远,茶罢微烟续。 道人恬重立,淡然无众欲。 譬彼石根泉,亭亭湛寒渌。 《游北寺竹林》选自 《眉庵集》卷一,是一首纪游诗。粗看之下,似与一般同类诗体无甚差别,只写了眼中所见之景、之人、之生活。但细细咀嚼,在平和、冲淡的描绘中,包含着无限禅意。 全诗一开头展示的是一幅清静幽雅的图画: 青青的竹林、简陋的寺院,再加上一个几乎分辨不出的僧人的影子 (因为他的衣裳颜色已经溶入竹林“绿”光的大背景之中了)。我们从这里看到,自然环...
诗词辞赋 2024-07-20 0 26

禅诗《题灵岩寺》原文赏析

忽从平地出尘笼,亲到诸天释梵宫。 却悟冗官长役物,争如大士日谈空。 山横青壁千层合,泉迸丹崖一线通。 幽鸟静啼人外境,疏钟不堕世间风。 目无可欲猿猱伏,心绝微尘冰鉴融。 自恨无缘陪宴坐,他生愿效种松翁。 《题灵岩寺》大概是作者游泰山灵岩寺时的一首即兴之作,并有“石刻在泰山”。这是一首平淡自然的诗。这种风格是和诗人所要表现的禅理紧紧联系在一起的。作者着重描写他在与大自然的交往中那种长期追寻和执著之后突然得到解脱的快感,因而具有一种宁静淡远的意蕴。 本诗前四句写作者从充满世俗烦...
诗词辞赋 2024-07-19 0 55

禅诗《送僧还日本》原文赏析

杖锡去随缘,乡山在日边。 遍参东土法,顿悟上乘禅。 咒水归龙钵,翻经避浪船。 本来无去住,相别与潸然。 这是一首赠别诗,充满了尘世间的离愁别绪;又是一首禅理诗,超脱了人生的悲欢离合、来去住留等观念,达到了“般若”境界。字字沉潜,颇耐玩味。 开头两句“杖锡随缘去,乡山在日边。”点明了送别对象的身份——僧人 (以其云游时用的锡杖代之) 和去向——日本 (以“日边”代之),也带出了一个佛学概念——“随缘”,表明自己对别离的态度。所谓“随缘”,便是以不持不碍之心,坦然对待宇宙、人世间发...
诗词辞赋 2024-07-19 0 60

禅诗《题开元寺》原文赏析

西入山门十里程,粉墙书字甚分明。 萧帝坏陵深虎迹,广师遗院闭松声。 长廊画剥僧形影,石壁晨昏客姓名。 何必更将空色遣,眼前人事是浮生。 本诗是诗人朱庆余游历开元寺时,于其所见所闻中参禅悟性,有感而发。“开元寺”位于福建泉州西街,初建于唐垂拱二年(686年),名莲花寺,开元二十六年(738年)改名为开元寺,曾遭多次兴废。由于唐代皇帝信佛,大力扶植佛教,致使佛教势力越来越大,寺院越修越多,严重影响了国家的财政收入。因此,会昌五年(845年)唐武宗下达《灭佛诏书》,没收寺院土地财产,毁...
诗词辞赋 2024-07-19 0 67

禅诗《槿花》原文赏析

朱槿移栽释梵中,老僧非是爱花红。 朝开暮落关何事,只要人知色是空。 禅师在向人示法时,常有两个特点。一是善于抓住日常生活中的小事或周围环境中的常景,巧设譬喻,使你顿悟。因为在禅宗看来,万物皆具佛理,“青青翠竹,总是法身;郁郁黄花,无非般若。”(慧海《顿悟入道要门论》,般若即佛教用来指如实了解一切事物的智慧) 每个人无时无地不生活在佛理之中,因而用不着向更远处、更深处去刻意寻求,只要在自家身上或自家身旁参悟就够了,关键是看你能否将近在咫尺甚或就在你身上的这种佛性发现出来。这就是禅宗所讲...
诗词辞赋 2024-07-19 0 58

禅诗《病起荆江亭即事(其一)》原文赏析

翰墨场中老伏波,菩提坊呈病维摩。 近人积水无鸥鹭,惟见归牛浮鼻过。 这是宋徽宗建中靖国元年(1101年)黄庭坚在荆江亭(在今湖北江陵县境内)所作的十首组诗的第一首。诗人即景抒怀,暗用佛教典故,巧妙地表现了作者晚年复出与归隐的矛盾心理。 宋徽宗即位,欲缓和新旧两党矛盾,求得国内稳定,陆续起用了一批放逐中的“元祐党人”。黄庭坚得以离开戎州,到达峡州,在荆江听命。此时,元祐党人已七零八落,秦观死于贬所藤州;苏轼北还,病死于常州。陈师道召到京城,亦只得一“正字”小官。黄庭坚因病逗留荆江,实...
诗词辞赋 2024-07-19 0 28

禅诗《入山》原文赏析

都迷去时路,策杖烟漫漫。 微雨洗春色,诸峰生晚寒。 解读此诗,最好参照其另外一首《出山》诗和 《入山》诗。《出山》诗有云:“阴岩不知晴,路转见朝日。”《入山》诗又有云:“出山复入山,路随溪水转。”由此可见,“出山”也罢、“入山”也罢,其所谓“山”者,实乃山中之山。“正入万山圈子里,一山放出一山拦”(杨万里《过松源晨炊漆公店》),好在诗人意趣本不在“出山”或者“入山”上,故而既没有杨万里那“莫言下岭便无难,赚得行人错喜欢”式的轻松的懊恼,也没有陆游那“山重水复疑无路,柳暗花明又一村”式...
诗词辞赋 2024-07-19 0 21

禅诗《题竹溪禅院》原文赏析

溪边山一色,水拥竹千竿。 鸟触翠微湿,人居酷暑寒。 风摇瓶影碎,沙陷履痕端。 爽极青崖树,平流绿峡滩。 闲来披衲数,涨后卷经看。 三境通禅寂,嚣尘染著难。 东来的印度人教给中国人的是通过禅定沉思去追求解脱,中国的后学却以自己的方式消化、理解、阐发外国师傅的法门,终于,走上了一条“菩萨只向心觅,何劳向外求玄,听说依此修行,西方只在眼前”的以心证心的道路。这种简截明了的悟道方式和适意自然、富有美感的生活方式,极合士大夫们的口味,而随着对禅的深刻悟入,更增加了他们在人生哲学、思维方...
诗词辞赋 2024-07-19 0 26

禅诗《宝林寺》原文赏析

峰势耸如龟, 簷牙照锦翚。 路盘危磴出,僧触断云归。 万井分尘界,千岩列翠围。 浮生任多事,到此合忘机。 这首诗描写了宝林禅寺的环境与地势,写出禅寺所居之雄峻与高出尘外,也抒发了诗人“忘机”的心理体验。 宝林寺是江南著名禅院,地势十分雄奇。“峰势耸如龟,簷牙照锦翚”,先写山势之雄奇高峻,峰峦如龟颈高昂,继写禅寺之富丽雄壮,翚是大飞之状,《尔雅·释鸟》:“鹰,隼丑,其飞也翚。”而《诗·小雅·斯干》则以此形容房檐之飞卷:“如鸟斯革,如翚斯飞。”疏云:“言檐阿之势,似鸟飞也。”这里形...
诗词辞赋 2024-07-19 0 22

禅诗《题西湖僧舍壁》原文赏析

竹暗不通日,泉声落如雨。 春风自有期,桃李乱深坞。 宋代的西湖可不像今天这样热闹。林和靖曾经在孤山隐居,梅妻鹤子,20年不入城市,可见当时孤山是个僻静地方。至于清顺所在的北山,无疑更为幽深。这首小诗所写,可能就是他生活的具体环境。写得细致入微,同时,似乎又有一层意在言外的微旨。 读第一句“竹暗不通日”,我们眼前不由出现了现今黄龙洞等处那茂密的竹林。当时竹林可能更为幽深,遮天蔽日。林深了,给人的感觉就是“暗”。山岭环绕,竹林又高又密,难得见到太阳,这第一句乃是并无润饰的实写。这句实写...
诗词辞赋 2024-07-19 0 18

禅诗《惜字庵题赠悟源老衲并序》原文赏析

癸已冬,惜字庵僧为梓橦君索联句,题之曰:众造此业,留一字遗臭无穷; 帝赫其灵,化亿身除恶未尽。书毕,又遗以长篇,感慨系之,非敢助秦虐也。 惜字庵僧苦惜字,终日提篮走街遂。 伛偻掇拾不辞劳,安得分身遍大地。 世间书卷日纷纷,锦轴牙签倍可怜。 误人子弟千万亿,无边罪孽欲通天。 废掷泥涂差足慰,如彼凶人方弃市。 快绝何当复收恤,辛苦焚埋烦衲子。 浩荡王仁遍八区,当年曾及道旁枯。 为德谁能别善恶,吾师之意岂然乎。 我怀郁结未敢陈,嗫嚅欲告梓橦神。 那能尽毁群士业,一洗世界无纤尘...
诗词辞赋 2024-07-19 0 20

禅诗《己亥杂诗之七十八》原文赏析

狂禅辟尽礼天台,掉臂琉璃屏上回。 不是瓶笙花影夕,鸠摩枉译此经来。 道光十八年(1838年),湖广总督林则徐受命为钦差大臣,赴广东查禁鸦片。当时身处冷署闲曹的龚自珍激情如潮,作《送钦差大臣侯官林公序》,极言战守之策,被林则徐称为“责难陈义之高,非谋识宏远者不能言,而非关注深切者不肯言也” (林则徐《复札》)。龚自珍并表示要南下广东,具体协助。但他的越位言事,禁烟、主战言论却招致了当权的投降派、主和派穆彰阿、琦善之流的憎恨,被罚俸,被迫于次年(1839年)4月弃官南归。此时,49岁...
诗词辞赋 2024-07-19 0 25

禅诗《偶题三首》原文赏析

门外青山翠紫堆,幅巾终日面崔嵬。 只看云断成飞雨,不道云从底处来。 擘开苍峡吼奔雷,万斛飞泉涌出来。 断梗枯槎无泊处,一川寒碧自萦回。 步随流水觅溪源,行到源头却惘然。 始信真源行不到,倚筇随处弄潺溪。 这三首写景之作独立成篇,但相互间却有一定连带关系; 看似写景咏自然风物,却潜含哲理,深寓禅机。第一首写静观。看“青山”堆“翠紫”,颜色的错觉暗示“观”者的“入定”,坐观之久,坐观之诚,因而参出 “青”中而见“翠紫”的别样境界。这比王维“坐看苍台色,欲上人衣来。”(《书...
诗词辞赋 2024-07-19 0 19

禅诗《送僧归庐山》原文赏析

禅栖忽忆五峰游,去著方袍谢列侯。 经启楼台千叶曙,锡含风雨一枝秋。 题诗片石侵云在,洗钵香泉覆菊流。 却忆前年别师处,马嘶残月虎溪头。 在唐代,僧人结交士大夫是很普遍也很平常的事,一般来说,他们的动机主要是为了扩大释道的影响。作为此诗主人公的僧人就属于其中之一,他结交权门、交游名士,但“禅栖忽忆五峰游,去著方袍谢列侯”,在与“列侯”交游时,他突然想起了庐山,想起了五老峰,想起了在那儿的清静自在的僧人生活,于是穿起方袍辞别了俗交,急急地回归庐山。 二、三两联设想僧人归山后的生活。...
诗词辞赋 2024-07-19 0 23

禅诗《赠沙门竺法頵(其一)》原文赏析

沙门竺法頵远还西山,作诗以赠,因亦嘲之。省其二经,聊为之赞。 郁郁华阳岳,绝云抗飞峰。 峭壁溜灵泉,秀岭森青松。 悬岩廓峥嵘,幽谷正寥笼。 丹崖栖奇逸,碧室禅六通。 泊寂清神气,绵眇矫妙踪。 止观著无无,还净滞空空。 外物岂大悲,独往非玄同。 不见舍利弗,受屈维摩公。 这是一首赠别诗,其核心却是反对小乘修行观,主张大乘菩萨行。诗序已说明,此诗是为沙门竺法頵远还西山而作,意在送行,同时“因亦嘲之”,与这位佛门朋友开开玩笑,实际是提出批评。 诗分为三部分。第一部分六...
诗词辞赋 2024-07-19 0 20

禅诗《游栖霞寺》原文赏析

不见明居士,空山但寂寥。 白莲吟次缺,青霭坐来销。 泉冷无三伏,松枯有六朝。 何时石上月,相对论逍遥。 “栖霞寺”位于南京市东北20公里的栖霞山,山多枫树,深秋季节,红叶满山,如彩霞不散,故名栖霞山。又因山多草药,可以摄生,所以又叫摄山。南齐高帝时,贤士明僧绍在此筑庐隐居。皮日休这首诗就抒发了对古人的怀念以及对林泉隐居生活的向往之情。 “不见明居士,空山但寂寥。”“明居士”,此指南齐隐居于栖霞山的明僧绍,古代对有才艺而不出仕或奉佛修道的人均可称居士。诗人夏日漫游来到栖霞山,面对...
诗词辞赋 2024-07-19 0 27
文章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