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标签骈文代表作

《古意·[元]岑安卿》原文与赏析

[元]岑安卿 亭亭千载松,起自一寸植。 苟无斧斤患,寿可比金石。 青青园中草,一雨回故色。 清霜忽飘零,憔悴在顷刻。 元人岑安卿的这首《古意》诗,借千年古松与园中青草的对比,表明了作者的人生态度。诗以“古意”为题,暗示了作者作诗的目的在于借古松为喻来说明做人的道理。 全诗明显分两层。前四句写松树。“亭亭”形容松树高高耸立,亭亭如盖。“千载”点明松的树龄之长,堪称古松。千年古松,巍然独立,四季长青。但它也不是天然生成,而是从小小的一寸树秧渐渐生长起来的。从“一寸植”到“千...
诗词辞赋 2024-06-23 0 44

《贫居自警(其三)·[宋]刘克庄》原文与赏析

[宋]刘克庄 客过吾庐语至晡,旋营盐酪刈新刍。 酒兼麟脯不时有,饭与鱼羹何处无。 力穑勿忘家世俭,堆金能使子孙愚。 俗儿未识贫中乐,妄议书生骨相臞。 关于利于义的看法,不同时代有不同观点。我国传统的儒家义利观,认为君子喻以义小人喻以利。刘克庄也是以儒家观点以“自警”,虽然贫居,仍安贫乐道。所谓乐道,也就是多读书,知事识礼。 这首诗的前四句写客人来访,作为主人与之洽谈甚欢,并设宴招待。由家备的简单菜肴有鱼有肉,有酒有饭,缘此而生发出一段关于持家的关于人生的哲理感悟。 后...
诗词辞赋 2024-06-23 0 38

《府试风雨闻鸡(节选)·[唐]李频》原文与赏析

[唐]李频 不为风雨变,鸡德一何贞。 在暗长先觉,临晨即自鸣。 这首诗意在说明君子要像鸡一样先知先觉,并及时向人们报道光明到来。这里节录的是诗开头四句。 “在暗长先觉,临晨即自鸣。”意思是说:鸡长期地生活在黑暗之中,然而它首先醒来,到清晨就会自己鸣叫起来,唤醒人们。从唐代的创作风气看,诗以叙事与抒情合一为主,多数诗人的作品不去直接表现抽象的人生哲理。也许李频写这首诗时,只是为了写府试风雨闻鸡的感受,未必有意写成哲理诗,然而读者吟诵之余,往往借这两句诗所包含的哲理引起联想:那...
诗词辞赋 2024-06-23 0 44

《归雁》禅思哲理诗赏析

归 雁 钱 起① 潇湘何事等闲回②?水碧沙明两岸苔。 二十五弦弹夜月,不胜清怨却飞来。 【注释】 ①钱起:见《暮春归故山草堂》。 ②潇湘:湘江与潇水的并称。 【诗本事】 钱起是吴兴(今属浙江)人,入仕后,一直在长安和京畿做官。这首《归雁》写于北方,所咏的却是从南方归来的春雁。 【赏评】 大雁,亦称鸿雁、宾鸿,是诗歌中常见的意象,古人多以其候鸟的物性来比附漂泊不定的羁客。钱起的这首赋雁诗,借满载羁旅客愁的归雁,既婉转地表露了宦游他乡的羁旅之思,又表现出了对生命归宿的哲思...
诗词辞赋 2024-06-23 0 45

《彩树歌·[唐]陈子昂》原文与赏析

[唐]陈子昂 嘉锦筵之珍树兮,错众彩之氛氲。状瑶台之微月,点巫山之朝云。青春兮不可逢,况蕙色之增芬。结芳意而谁赏,怨绝世之无闻。红荣碧艳坐看歇,素花流年不待君。 故吾思昆仑之琪树,厌桃李之缤纷。 这是一首托物寓意的诗篇,通过咏树,寄寓作者盛年易逝、壮志未酬的感慨,具有哲理意味。作者少年时代曾闭门读书,遍览经史百家,树立了远大的政治抱负。二十四岁举进士,上书论政,直言敢谏,所陈多切中时弊。正如王夫之所评,他“非但文士之选”,而且是“大臣”之材(《读通鉴论》)。诗人才调高超,志向宏大...
诗词辞赋 2024-06-23 0 41

《孤桐·[宋]王安石》原文与赏析

[宋]王安石 天质自森森,孤高几百寻。 凌霄不屈己,得地本虚心。 岁老根弥壮,阳骄叶更阴。 明时思解愠,愿斫五弦琴。 诗人赞孤桐以明志。孤桐质地优良,长得高耸入云,不屈不挠,浓荫铺地,愈老愈壮。由于质地优良,作用也更大。 这首诗首先写孤桐的状况,它“天质自森森”,天然的本质就是枝叶茂盛的。言下之意即得到天赋,不管遇到什么情况,都能保持自身旺盛的生命力。它“孤高几百寻”,古制八尺为一寻。几百寻,极言其高。既孤且高,说明桐树无依无傍,全靠自力向上。诗一开头,以理语领起,继而...
诗词辞赋 2024-06-23 0 45

《贺新郎·[宋]刘克庄》原文与赏析

[宋]刘克庄 实之三和有忧边语,走笔答之。国脉微如缕,问长缨何时入手,缚将戎主?未必人间无好汉,谁与宽些尺度?试看取当年韩五。岂有榖城公付授,也不干曾遇骊山母。谈笑起,两河路。 少时棋柝曾联句。叹而今登楼揽镜,事机颇误。闻说北风吹面急,边上冲梯屡舞。君莫道投鞭虚语。自古一贤能制难,有金汤便可无张许?快投笔,莫题柱。 刘克庄这首词作于宋理宗淳祐四年(1244)。据《宋史》卷四《理宗纪》记载:淳祐三年七月,元兵攻破大安军;淳祐四年五月,元兵围攻寿春府,所以词序中有“边忧”字样。当时的...
诗词辞赋 2024-06-23 0 49

司空图《河湟有感》察古观今诗赏析

河湟有感 司空图① 一自萧关起战尘②,河湟隔断异乡春。 汉儿尽作胡儿语,却向城头骂汉人。 【注释】 ①司空图(837—908),字表圣,河中虞乡(今山西永济)人,晚唐诗人、诗论家。有《司空表圣诗集》。 ②萧关:在今宁夏固原东南,是关中与塞北间的交通要冲。 【赏评】 司空图的《河湟有感》虽与杜牧的《河湟》均写河湟一事,但读来味道却不尽相同,杜牧理性多些,此诗感性多些。前两句“一自”颇妙,曲表出“战尘”持续时间之长。“春”字亦饶有韵味,不言“夏”,不言“秋”,而单言“春”,是因为...
诗词辞赋 2024-06-23 0 36

《九怀·陶壅·[汉]王褒》原文与赏析

[汉]王褒 览杳杳兮世惟,余惆怅兮何归。 伤时俗兮溷乱,将奋翼兮高飞。 驾八龙兮连蜷,建虹旌兮威夷。 观中宇兮浩浩,纷翼翼兮上跻。 浮溺水兮舒光,淹低徊兮京沶。 屯余车兮索友,睹皇公兮问师。 道莫贵兮归真,羡余术兮可夷。 吾乃逝兮南娭,道幽路兮九疑。 越炎火兮万里,过万首兮嶷嶷。 济江海兮蝉蜕,绝北梁兮永辞。 浮云郁兮昼昏,霾土忽兮塺塺。 息阳城兮广夏,衰色罔兮中怠。 意晓阳兮燎寤,乃自轸兮在兹。 思尧舜兮袭兴,幸咎繇兮获谋。 悲九州兮靡君,抚轼叹兮作诗。...
诗词辞赋 2024-06-23 0 56

《赠从弟三首·[魏]刘桢》原文与赏析

其一》原文与赏析 张磊 原创 [魏]刘桢 其一 泛泛东流水,磷磷水中石。蘋藻生其涯,华叶纷扰溺。采之荐宗庙,可以羞嘉客。岂无园中葵?懿此出深泽。 其二 亭亭山上松,瑟瑟谷中风。风声一何盛,松枝一何劲!冰霜正惨悽,终岁常端正。岂不罹凝寒?松柏有本性。 其三 凤凰集南岳,徘徊孤竹根。于心有不厌,奋翅凌紫氛。岂不常勤苦?羞与黄雀群。何时当来仪?将须圣明君。 从弟,就是堂弟。这三首诗,从字面上看,都是咏物诗,实际全用比兴手法,分别以蘋藻、松、凤凰喻其从弟,有赞美与勉励...
诗词辞赋 2024-06-23 0 37

《嘲陆(断句)·[唐]无名氏》原文与赏析

[唐]无名氏 说事则喙长三寸,判事则手重五斤。 本诗仅此两句,录自《全唐诗》第9848页。作者以高度凝炼又犀利异常的笔勾勒出能言不能行者的肖像。喙,本义为鸟兽尖而长的嘴,这里是指人嘴,但又含有双关意味,即形容这类人的嘴如鸟兽一样尖而长。“判事则手重五斤”指出他们到动手做事时就露出无能的本相。“手重五斤”描状其行举之艰难。短短两句,形象却生动而鲜明,充满了辛辣的嘲讽,也表现出对言与行关系的深刻认识。 古今中外,这种言行两方面极端不平衡的人在生活中是屡见不鲜的。他们只会夸夸其谈,...
诗词辞赋 2024-06-23 0 40

《恶人相远离·[唐]王梵志》原文与赏析

[唐]王梵志 恶人相远离,善者近相知。 纵使天无雨,阴云自润衣。 俗语说,“物以类聚,人以群分”,此诗所阐明的,正是这一哲理。 小人、恶人以利相交,君子、善者以义相交,所以,小人、恶人与君子、善者相远离,君子、善者与同类相亲相近而相交,这是不以人的意志为转移的客观规律。一、二两句,诗人以通俗浅近的语言,辩证地讲清了这个道理。 三、四两句,则进一步以自然界的某种景象来比喻申说“善者近相知”的道理。“纵使天无雨,阴云自润衣”是山中常有的现象。由于山中经常云雾缭绕,空气潮湿,所...
诗词辞赋 2024-06-23 0 36

《戏题赠二小男·[唐]刘长卿》原文与赏析

[唐]刘长卿 异乡流落频生子,几许悲欢併在身。 欲弃老容羞白发,每看儿戏忆青春。 未知门户谁堪主,且免琴书别与人。 何幸暮年方有后,举家相对郤霑巾。 这首七言律诗是诗人题赠给自己两个儿子的。诗人通过概述自己坎坷的生活及情感的磨难,抒发了对美好生活的向往和别离故土的惆怅之情。 诗人于唐玄宗开元二十年中进士,颇为得意,但好景不长。宫廷内的尔虞我诈,小人当道,使诗人很快成为权利斗争的牺牲品,因而遭贬,迁徙他乡。“异乡流落频生子,几许悲欢併在身”。“流落”二字,深刻地说明了诗人...
诗词辞赋 2024-06-23 0 48

《杂诗十二首(其一)·[晋]陶渊明》原文与赏析

[晋]陶渊明 人生无根蒂,飘如陌上尘。 分散逐风转,此已非常身。 落地为兄弟,何必骨肉亲? 得欢当作乐,斗酒聚比邻。 盛年不重来,一日难再晨。 及时当勉励,岁月不待人。 陶渊明《杂诗》共十二首。这是第一首,其主旨是劝勉世人相处应当和睦。 诗歌一开头,就充满着无限的感慨。说人生在世是没有根底的,犹如路上的尘土飘飞,聚散无常,随风飘转;此身已经历了种种变故,早不是原来的样子了。蒂,同蒂,借作柢。树的直根称为柢。常身,就是本来的样子。陶渊明早年曾几次出仕,先后任江州祭酒、...
诗词辞赋 2024-06-23 0 40

《遣兴·[宋]李觏》原文与赏析

[宋]李觏 境入东南处处青,不因辞客不传名。 屈平岂要江山助,却是江山遇屈平。 李觏(1009—1059),字泰伯,建昌军南城(今江西南城县)人。仁宗皇祐初,因范仲淹推荐,任太学助教,后升直讲,终太学说书。诗的内容和语言时有新境,往往独具一格。 这首诗提出了创作和生活的辩证关系。它启示人们去认识这样的真理:只有站在生活的高处,才会有开阔的创作眼光,写出美好的作品。 “境入东南处处青,不因辞客不传名”,这两句诗意指在我国东南江、浙一带境内,到处可见到幽美的胜景,不是因为有善...
诗词辞赋 2024-06-23 0 38

《悲愤诗(节选)·[汉]蔡琰》原文与赏析

[汉]蔡琰 流离成鄙贱,常恐复捐废。 人生几何时,怀忧终年岁。 蔡琰,这个出身名门、气质与恐怖的战乱毫不相容的才女,由于董卓之乱,沦落为一个被践踏在社会最低层的难民,亲身遭受了那个时代所可能横加在妇女身上的一切灾难。她“感伤乱离,追怀悲愤”,由血泪凝成这首著名的悲歌。 《悲愤诗》生动记叙了个人的痛苦经历,而且将其放在十分广阔的社会背景上来表现,通过写董卓之乱写自己遭乱被掳的背景,通过述卓兵掠众之暴写自己遭乱被掳的经过,通过叙卓兵虐待之残写自己遭乱被掳的痛苦,句句无我,而又句...
诗词辞赋 2024-06-23 0 37
文章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