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标签骈文代表作

禅诗《送僧》原文赏析

四海无拘系,行心兴自浓。 百年三事衲,万里一枝筇。 夜减当晴影,春消过雪踪。 白云深处去,知宿在何峰。 自禅宗创立,佛子所看重的,不再是坐坛讲经、苦修洁行,而是“自适本心”,因为“本心即佛”,一切精微奥妙的佛理都在自己的心灵之中,只要尊重“本心”,即可顿了佛旨。因此,他们不再闭门面壁,而是走出寺门,在更广阔的天地里完成对佛理的追求。此诗所送之僧,就是这样一位远游之僧。 “四海无拘系,行心兴自浓。”这里点出了 “心”与 “兴”是远游之因。“要行即行,要坐就坐”,无拘无束,一切遵从...
诗词辞赋 2024-07-15 0 20

禅诗《石壁立招提精舍》原文赏析

四城有顿踬,三世无报已。 浮欢昧眼前,沉照贯终始。 壮龄缓前期,颓年迫暮齿。 挥霍梦幻顷,飘忽风电起。 良缘迨未谢,时逝不可俟。 敬拟灵鹫山,尚想祗洹轨。 绝溜飞庭前,高林映窗里。 禅室栖空观,讲宇析妙理。 谢灵运一生处于战争频仍、朝代屡迁、皇族杀戮、家势颓败的变迁之中,终生不得志,而又不甘苟且于乱世,因而内在的矛盾冲突和心灵的搏击伴其一生。为了稀释满腔悲愤、人生苦闷,他常常把自己置于人迹罕至的山林皋壤和深奥的玄思之中,有时也产生强烈的出世思想。这首诗在禅光佛影之中有着浓...
诗词辞赋 2024-07-15 0 17

禅诗《宿山寺》原文赏析

众岫耸寒色,精庐向此分。 流星透疏木,走月逆行云。 绝顶人来少,高松鹤不群。 一僧年八十,世事未曾闻。 古人论诗,有“郊寒岛瘦”之说。贾岛由僧还俗,仕途并不得意,直到晚年,才做到一个小小长江主簿。早年枯寂的禅房生活在他脑海中打下了深深的印记,使他惯于用冷漠淡泊的眼光看待现实。从他现存的诗歌看,虽然也流露出一丝半点求仕不遇的苦闷,但更多的则是写清冷凄凉的山光水色,有意或无意地流露出逃避现实的心境。《宿山寺》便属于这一类诗。 这首诗写诗人从范阳至京洛途中,在一座山寺借宿时的所见所闻...
诗词辞赋 2024-07-15 0 24

禅诗《夏日过青龙寺谒操禅师》原文赏析

龙钟一老翁,徐步谒禅宫。 欲问义心义,遥知空病空。 山河天眼里,世界法身中。 莫怪销炎热,能生大地风。 这首诗通过写作者夏日谒操禅师,从而赞扬佛教的法力无边,宣传空无寂灭的禅理,反映了王维后期参禅信佛的生活和精神面貌。 “龙钟一老翁,徐步谒禅宫。” “老翁”,是王维的自称。“龙钟”、“徐步”,则是描写他的老态。这两句写一位老态龙钟、步履蹒跚的老人,冒着炎热,慢慢地走进青龙寺,前去谒拜禅师。如此艰辛、如此虔诚,他去禅宫想请教些什么问题呢? 这里,以老翁谒禅师一事入笔,引出下文。 ...
诗词辞赋 2024-07-15 0 15

禅诗《出山》原文赏析

山空樵斧响,隔岭有人家。 日落潭照树,川明风动花。 领略这种清明空灵而暗寓禅机的小诗,需要一种透脱的心灵,唯其如此,我们便不必去寻究此山为何山了。有道是“而今得个体歇处,依然见山只是山,见水只是水”(《传灯录》),能“目击道存”者,往往反倒乐意挥洒于“目击可图”,使精妙之理化为美妙兴象。陈与义此诗,就是这样。 若从常情常景上去推想,则前两句所写之境界亦无非常境而已。樵斧响在此山而此山既又空空,则人家所居与樵夫所来处自然在此山之外。斧声历历在耳,为写实;隔岭遥遥猜想,为寄虚;在虚实相...
诗词辞赋 2024-07-15 0 17

禅诗《题金山寺》原文赏析

四面波涛匝,中楼日月邻。 上穷如出世,下瞰忽惊神。 刹碍长空鸟,船通外国人。 房房皆叠石,风扫永无尘。 “金山寺”在江苏省镇江市西北金山上,创建于东晋,屹立长江中,原名泽心寺、龙游寺、江天寺。天禧初,宋真宗梦游此寺,乃赐名金山寺。 首联“四面波涛匝,中楼日月邻”,先描写金山寺的总体概貌:地理位置险要——四周波涛环绕;寺塔高耸入云,与日月为邻,极言其高,颇含对佛教礼颂之意。颔联紧承“中楼”之高,写登上塔顶时的感觉:“上穷如出世,下瞰忽惊神。”仰看顿觉腾空出世,远离凡俗。“出世”在...
诗词辞赋 2024-07-15 0 20

禅诗《无尽上人东林禅居》原文赏析

草堂每多暇,时谒山僧门。 所对但群木,终朝无一言。 我心爱流水,此地临清源。 含吐山上日,蔽亏松外村。 孤峰隔身世,百衲老寒暄。 禅户积朝雪,花龛来暮猿。 顾余守耕稼,十载隐田园。 萝筱慰舂汲,岩潭恣讨论。 泄云岂知限,至道莫探元。 且愿效关锁,于焉微尚存。 这是一首赠人诗,赞美友人无尽上人的禅居生活的闲适和优美,以及诗人同无尽上人相互理解、无言神会的快乐。 诗一开头就点出身份和隐居生活的特色。诗人隐居,所以绝无“案牍之劳形”,有着闲暇去拜访好友无尽上人。在友人处,...
诗词辞赋 2024-07-15 0 18

禅诗《赠僧》原文赏析

藩府十年为律业,南朝本寺住来新。 辞归几别深山客,赴请多从远处人。 松吹入堂资讲力,野蔬供饭爽禅身。 他年更息登坛计,应与云泉作四邻。 元代诗评家方回认为,禅诗的魅力在于“能精述”佛教生活的“趣味之奥,使人玩之而不能释” (《瀛奎律髓汇评》四十七卷)。这是颇有见地的。 本诗正是通过捕捉一位禅僧的生活情趣而给人以美感享受的。 开头两句借介绍他不寻常的生活经历为后文张本。他本是一位诸侯王的随从乐师。在彪炳显赫的藩王府邸里,他度过了整整10年和声定音、倚歌弹奏的悠闲岁月。新近,他皈...
诗词辞赋 2024-07-15 0 23

禅诗《怀终南僧》原文赏析

扰扰一京尘,何门是了因。 万重千叠嶂,一去不来人。 鸟道春残雪,萝龛昼定身。 寥寥石窗外,天籁动衣巾。 僧人和俗人面对的是两个不同的世界,一个是优美平和、自在自为的自然世界,一个是丰富复杂、矛盾丛生的现实世界。此诗以僧人的眼光把这两个世界加以对照。 “扰扰一京尘,何门是了因。”“了因”是佛教用语,《因明大疏》卷上说:“因体有二,一生二了。如种生芽,能起用故名为生因;如灯照物,能显果故名为了因。”这里用了两个比喻,如种子生芽,这是“生因”; 如灯照物了然可见,这是“了因”。“了因...
诗词辞赋 2024-07-15 0 20

禅诗《偶成》原文赏析

松下柴门昼不开,只有蝴蝶双飞来。 蜜蜂两脾大如茧,应是山前花又开。 僧人释子以山林为静休之处,所以对山居景色的描写就成了僧诗中最为常见的题材。《偶成》便是这样一首描写春日山居的小诗。 松荫、柴门,是古代诗歌、绘画中描写高人逸士形象时经常见到的背景,但这里却是写实。如璧自号倚松老人,自名所居为倚松庵,并另有诗专门写到他的这个山居的景色:“庵外无人谁过前,老松千丈独参天。”可见“松下柴门”是其清幽僻静环境的真实写照。这里没有车马喧闹,没有人事相扰。下句“只有”二字,更突出其僻静无人,把...
诗词辞赋 2024-07-15 0 15

禅诗《神静师院》原文赏析

青苔幽巷遍,新林露气微。 经声在深竹,高斋独掩扉。 息树爱岚岭,听禽悦朝晖。 方耽静中趣,自与尘事违。 这是一首意境幽雅、禅趣深永的诗歌。“神静”,禅师的法号。诗歌前四句由远而近,描述禅院幽静清新之景,后四句由内而外,表现诗人雅淡闲逸之情。 “青苔幽巷遍,新林露气微。”首二句描写院外幽况。清晨,诗人踏着一条布满青苔的僻静的幽巷,沿巷曲转,见到一片新绿的园林,园中绿树阴翳,晨雾袅绕,这就是神静师禅院。此句为“幽巷遍青苔”之倒装,“遍青苔”,见人迹罕至。“新林”,见林木繁茂。“露气...
诗词辞赋 2024-07-15 0 19

禅诗《游天童寺(其二)》原文赏析

育王山外望天童,一迳幽深廿里松。 天近翠云铺阁道,风清碧落响笙镛。 霏霏烟霭来双鹤,濯濯峰峦会九龙。 回首岸东湖岭上,斜阳倒影湿芙蓉。 《游天童寺》二首是刘仁本游天童寺时所写。这里所选的是第二首,抒写天童山的景色及游天童寺的情怀。 天童寺在浙江鄞县东60里。晋永康中有僧义兴结庐山中,有童子来给薪水,久而辞去,曰: “吾太白星也。”寺以此得名。 诗的首二句从天童山外所见景色写起:“育王山外望天童,一迳幽深廿里松。”“育王山”,在鄞县东30里,距离天童山二三十里。这两句的意思是说...
诗词辞赋 2024-07-15 0 16

禅诗《寄黄龙清老三首》原文赏析

万山不隔中秋月,一雁能传寄远书。 深密伽陀枯战笔,真成相见问何如。 风前橄榄星宿落,日下桄榔羽扇开。 照默堂中有相忆,清秋忽遣化人来。 骑驴觅驴但可笑,非马喻马亦成痴。 一天月色为谁好,二老风流只自知。 黄龙山在今江西修水,宋代慧南禅师在这里建立了禅宗七宗之一的黄龙派。清老即灵源惟清禅师,与黄山谷均为黄龙袒心禅师法嗣,二人交谊甚厚。黄山谷曾在一首诗中称赞惟清道行很高:“灵源大士人天眼。”(《自巴陵略平江临湘入通城,无日不雨,至黄龙奉谒清禅师……》) 又在《黄龙清和尚真赞》中说...
诗词辞赋 2024-07-15 0 14

禅诗《题川无竭寄傲窗》原文赏析

南山有路滑如苔,多少人从半岭回。 不是老僧空傲世,世人自不上山来。 这是何梦桂写给友人的一首诗。何梦桂在宋朝,官至大理寺大卿。宋亡元兴之后,累征不应,筑室于小西源,整日参禅悟道,不问世事。从这首诗中可知,那时人们对他多不理解,认为他孤高傲世。于是,他便以此诗作答。 禅宗一向认为“真如”是不能用语言文字明白地表达出来的,所以常用比喻、隐语等去启发人。“南山有路滑如苔”,何梦桂也是以攀登南山来比喻参禅悟道的全部过程。禅宗 (北宗) 的领袖神秀曾留有“屈、曲、直”三字遗嘱,在北宗看来,实...
诗词辞赋 2024-07-15 0 21

禅诗《题《苕溪渔隐图》(其一)》原文赏析

溪边短短长长柳,波上来来去去船。 鸥鸟近人浑不畏,一双飞下镜中天。 苕溪有东西两源,分别出自天目山南北,至吴兴(今浙江湖州) 附近汇合注入太湖,合流后河面开阔,两岸风光秀美,景色如画,胡仔归隐后在此寓居。这是一首题画之作,原载《苕溪渔隐丛话》前集卷五十五 “宋朝杂记下”,《题苕溪渔隐图》共有三首,此为其中之一。诗前作者记曰:“余卜居苕溪,日以渔钓自适,因自称苕溪渔隐,临流有屋数椽,亦以此命名。僧了宗善墨戏,落笔潇洒,为余作《苕溪渔隐图》,览景摅怀,时有鄙句,皆题之左方,既久益多,不能...
诗词辞赋 2024-07-15 0 11

禅诗《定林寺二首》原文赏析

功名良苦赋归欤,两鬓霜花百念枯。 钟鼎楼台浑一梦,数间茅屋亦浮屠。 十载浮云几变更,归来钟阜碧嶙峋。 早知山石无今古,只与青山作主人。 南京紫金山 (即钟山,又称蒋山) 旧有二定林寺。下定林寺在独龙阜 (今明孝陵所在地) 附近,南朝刘宋元嘉元年 (424年)造;上定林寺在下寺之西山上,元嘉十六年(439年)建。二寺后废,赵宋时在下定林寺旧址上建定林庵,王安石晚年常来此读书游憩。至乾道九年(1173年),僧善鉴请移其寺匾额,在方山(又名天印山,在南京东南约20公里处)重建定林寺,元...
诗词辞赋 2024-07-15 0 12
文章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