目录

咏《长江三峡风景名胜区·黄陵庙》诗词散文赏析

《长江三峡风景名胜区·黄陵庙》原文、赏析、鉴赏 位于西陵峡中段南岸的黄牛岩下,又叫黄牛祠,黄牛庙。相传春秋时为纪念神牛助禹开峡的功绩而建,是长江三峡中规模最大的古建筑。背靠“九龙捧圣”的层层山峦,...

《长江三峡风景名胜区·黄陵庙》原文、赏析、鉴赏

位于西陵峡中段南岸的黄牛岩下,又叫黄牛祠,黄牛庙。相传春秋时为纪念神牛助禹开峡的功绩而建,是长江三峡中规模最大的古建筑。背靠“九龙捧圣”的层层山峦,面临“莲花献佛”的滚滚江涛,“上有万仞山,下有千丈水”,地势险绝而开阔,庙前观景,数十里江面一览无余,确有“古庙临江一望收”之感。初建时的黄牛庙,气势雄伟,香火极盛,后因屡遭战火,逐渐破败,虽几经重修,终不及前。三国时,诸葛亮率师入蜀,路过此地,看到庙已残破不堪,便亲自主持重修,还撰写了一篇《黄牛庙记》。庙中现存的禹王殿,武侯祠是明万历四十六年(1618年)重修。庙前西侧那座3米多高的石碑上,有乾隆三十八年(1773年)刻的《凿石平江记》,记录了当时治江工程的情景。宋欧阳修,苏东坡等都题有诗文。庙中禹王殿,有36根大主柱支撑,殿前高悬两块木匾,其中“砥定江南”是清代慈禧所书,下面题有“玄功万古”的盘龙金底黑字大匾,字体刚劲浑厚。古殿中央供着一尊木质禹王雕像,约4米高,若有人朝拜,和尚便暗中扭动“机关”,雕像立即站起来表示回敬,展示了古代匠人的非凡技艺。殿右侧的武候祠内有一棵铁树,树皮如赤龙鳞甲,叶似孔雀开屏,形态古朴俊丽,据说是诸葛亮亲自栽种。

〔古诗文赏析〕 黄 牛 庙 宋·苏轼



江边石壁高无路,上有黄牛不服籍。

庙前行客拜且舞,击鼓吹箫屠白羊。

山下耕牛苦硗确,两角磨崖四蹄湿。

青刍半束长苦饥,仰看黄牛安可及!



北宋诗人苏轼勤政爱民,重视文学的社会作用,在他的“论事以讽庶几有补于国”的创作思想指导之下,他关心人民疾苦,关注北宋的新法实施。这首《黄牛庙》小诗,以游历峡江黄牛庙所见,感叹人民的痛苦,暗讽新法改革后能否给人民带来切身的利益。

诗前四句吟黄牛庙里供奉黄牛的盛况。黄牛庙,相传夏禹治水至此,有土星化为神牛相助、以犄角触裂重重高山疏通江流,后跳上山岩,留影于石壁。时人修庙以祭祀。在江边高耸石壁上,有“不服籍”的黄牛,受人供奉。宋欧阳修云:“山高更远望犹见,不是黄牛滞客舟”,点出黄牛庙地势之高,为后面的“仰看”作伏笔,“庙前行客拜且舞,击鼓吹箫屠白羊”。黄牛庙香火鼎盛,人们供奉牺牲,膜拜黄牛,祈求神牛给人们带来风调雨顺,五谷丰登。诗人直白地道出了人们的热望和虔诚。

结果呢?山上的黄牛受人供奉,山下的耕牛却“苦硗确”,苦不堪言。“两角磨崖四蹄湿,青刍半束长苦饥”,耕牛在山下辛勤劳作,但却只有半把青草,食不果腹。黄牛对耕牛的如此反差对比,怎不令人深思这其中的原由?耕牛如此,人民何如?诗人因反对新法遭贬谪,没有发牢骚之语,对这不平的现状再加鞭挞,“仰看黄牛安可及!”那夏禹时代的神牛,还能为人们造福?高高在上受人顶礼膜拜的黄牛只剩下了虚无的外表。老百姓的辛勤苦痛与执政者们之间的距离,就如山上黄牛对田中耕牛一般,不可同日而语。

诗人用强烈的对比,直白浅近近乎散文的笔法表达了他内心深处的同情和政治的感触。赵翼《瓯北诗语》说:“以文为诗,自昌黎始,至东坡益大放阙词,别开生面,成一代之大观,尤其不可及者,天生健笔一枝,爽如哀黎,忧如并剪,有必达之隐,无难显之情,此所以继李杜为一大家也,而其不如李杜处亦如此。”这首诗正能说明苏轼诗的风格。

(唐从举)



〔现代散文〕

孟冬时节,薄雾漫江。我们在宜昌镇川门码头登船,逆江而上,进入西陵峡,去游览久负盛名的黄陵庙。一路行来,那千姿万态的青峰碧峦,披着半遮半露的雾纱,像一群俊秀的仙女,在我们眼前争艳斗妍,美不胜收。约行九十华里,船到黄牛峡,我们在南岸上坡,踏着银光闪烁的沙滩,走进苍翠欲滴的柑桔林,便到了巍峨壮观的黄陵庙。

黄陵庙座落在黄牛岩下九龙山麓正中,俗称“九龙捧圣”。庙前是唐朝著名诗人白居易惊叹为“白狗次黄牛,滩如竹节稠,路穿天地险,人迹古今愁”的黄牛滩。江心滩浪喷涌,如莲花怒放,故称“莲花献佛”。“莲花”下端有一堆堆突兀江面、绵延数里的礁石,名叫头朱、二朱、三朱、渣波、红石子……那汹涌恶浪拍击着峥嵘的礁石,发出哗哗巨响。如今,航道工人已经逐步炸掉了“四百五滩惟此险”的害礁,往来航船畅行无阻,清人朱尔迈哀叹的那种“日夜黄陵庙,滩声转不休,流来蜀帝恨,散作楚宫愁”的时代已经一去不复返了。

黄陵庙后是莽莽苍苍的黄牛山。山顶萦绕着团团彩云,彩云之中又矗立着一排白色石壁,经太阳一照,犹如一座用白金建筑的空中皇城,极其壮丽。这就是唐代大诗人李白吟咏的“三朝上黄牛,三暮行太迟,三朝又三暮,不觉鬓成丝”的黄牛岩。真是“一江万里独当险,三峡千峰无此奇”!黄牛岩西面的大石壁上,还有一幅天生的彩画:一位黑色壮士,牵着一头黄色牛犊。形象逼真,色泽艳丽,光彩夺目。人称“壮士牵牛图”。这幅大自然的杰作,令人惊叹。北魏地理学家郦道元在《水经注》中写道:“南岸重岭叠起,最外高崖间有色如人负刀牵牛,人黑牛黄,成就分明。”宋代诗人陆游《入蜀记》里也描述黄牛峡“庙后山如屏风叠,嵯峨插天,第四叠,上有若牛状,其色赤黄。前有一人,如着帽立者。”黄牛岩以奇、险、绝著称,周围其它景物大都以黄牛为名,如黄牛山、黄牛峡、黄牛滩、黄牛沱、黄牛铺、黄牛泉。相传是春秋时代著名的能工巧匠鲁班从四川涪州运来南松,在黄牛岩下的九龙山麓兴建了一座气魄宏伟的黄牛庙。

黄牛庙后来屡遭兵燹战乱,水火雷电的袭击,逐渐毁坏。三国时,诸葛亮率师入蜀,途经黄牛峡,看到黄牛庙的败垣残壁,感慨万千,便亲自主持重建,还撰写了一篇脍炙人口、传诵千秋的《黄牛庙记》。

诸葛亮重建的黄牛庙,历经西晋、东晋、南北朝、隋、唐五代直至宋朝,巍巍犹存,香火旺盛。宋代著名文学家欧阳修被贬谪到夷陵任县令时,曾写过一首《黄牛峡祠》诗,生动地描绘了当时“潭潭村鼓隔溪闻,楚巫歌舞迎送神。画船百丈山前路,上滩下来长来去”的热闹场面。据传欧阳修认为:“黄牛千古长如故,峡山侵天起有嶂。岩崩路绝无由上,黄牛不下江头饮。”因此,他只信禹王开山,不信黄牛触石,便把黄牛庙改成了黄陵庙,供奉夏禹王。后来苏东坡出峡时写了一首题为《黄陵庙》的七言古风,承认了欧阳修的改名。从此黄陵庙的名字就远传四方了。到了明代,黄陵庙又在战乱被掖毁。万历年间再次重建。清同治九年(1870年)又毁洪水。光绪十二年(1886年)由宜昌总镇罗缙绅主持重修了山门、戏楼、禹王殿、佛爷殿和武侯祠。后来又遭兵祸。现存的山门是清代建筑,高约10米,宽约20米,山门正中直刻着“老黄陵庙”四个隶书大字。门前西侧还竖立着一座六方形的石幢,二米多高,是乾隆三十八年(1773年)刻成的。《凿石平江记》记录了当时“去危石,开官漕、除急漩,修纤路……群工雨集,万斧雷鸣”的情况。

走过六楞碑,登30级青石台阶,跨进山门便是一座古色古香的戏楼子,立柱四根,台面宽约8米,深约7米,两则悬挂着一对木雕兽头灯笼,楼脊中间立着“狮子驮宝瓶”,也是清代建筑。与戏楼对望的是禹王殿,是明万历四十六年(1618年)重修的仿宋式建筑。重檐歇山式的,进深七间,面宽七间,屋顶覆盖琉璃瓦面,上饰跑兽飞禽,富丽端庄。殿前高悬两块彩漆木匾,上悬的棕底绿字小匾是清慈禧书写的“砥定江澜”;下悬的盘龙金底黑字大匾,是署名“惠王”题书的“玄功万古”。过去,大殿中央供着一尊木质禹王坐雕像,约四米高,人若朝拜,和尚便暗中扭动“机关”,雕像立即站起,表示礼仪。殿内立柱36根,每根柱上均有9条蟠龙,大小各异,形态各不相同,活灵活现,栩栩如生。这些都显示了我国古代雕匠的非凡技艺。可惜今已不存。

步出禹王殿的右侧门,便是武侯祠。

出武侯祠,爬上后山的桔林,有一口深不见底的白石水井,泉源不断,名为黄牛庙泉池。据说是诸葛亮亲手开凿的。至今当地农民仍在饮用和浇灌桔园,就是大旱之年也舀之不尽,用之不竭。此泉曾被唐代“茶神”陆羽誉为“天下第四泉”。禹王殿后的庭院里,还有一株二米多高的大铁树,皮如赤龙鳞甲,叶似孔雀开屏,形态古朴俊丽,据说也是诸葛亮亲自种植的。

(来层林 王志琦 高应勤)



〔民间文学〕 相传远古时代,巫峡翠屏峰青石洞中藏着十二条混江孽龙,它们经常钻出洞外兴风作浪,祸害百姓。一天,西王母娘的么女瑶姬云游至巫山,忽见这十二条孽龙从青石洞中冲天而起,搅得天昏地暗,山崩水啸,黎民丧生,哀鸿遍野。瑶姬怒不可遏,拔下金钗,向狂龙刺去。只见一道金光,一声霹雳,把十二条孽龙劈成万段碎尸。不一会,乌云散尽,艳阳高照,朗朗睛天,无边无际。

谁知,那些狂龙的残尸碎骨突然变了,有的成高山,有的成礁石,堆遍了三峡河谷,堵塞了江水通道。瑶姬想起了治水英雄大禹,立即驾起云头去寻。这时,大禹正在黄河治水,听说长江遭灾,提着开山斧赶来,率众开峡导流。

但重重高山阻隔,累累礁石挡道,大禹虽九年如一日开峡不止,却大功难成。天上的土星见此情景,既感动又同情,于是变成一头大黄牛来到大禹身边。它强壮无比,勇猛顽强,用犄角奋力推进,顿时电闪雷鸣,山崩地裂,碎石横飞,很快推出四百里峡道,江水倾泻而出,直奔东海。峡江百姓欢呼雀跃,乘大船载二十四头肥猪顺江而下敬献大禹和神牛。哪知神牛功成之后,跃上高岩,隐入深山,仅岩壁上留下一个影像。大禹为找神牛,追上崖口化成了石人槽中的一丈巨石。年年岁岁,在上面等候神牛的出现,护卫百姓和过往船只的祥和平安。

峡江百姓为纪念神牛助大禹开峡之功,将这一带风物皆以黄牛命名,如黄牛山、黄牛岩、黄牛峡、黄牛滩等等。春秋战国时,鲁班先师从四川运来楠木松柏,从燕京运来琉璃瓦,在这里建立了金碧辉煌、雄伟壮观的黄牛庙。三国时,诸葛亮率师入蜀,见古庙破败不堪,遂主持重修,并写下了《黄牛庙记》。

(李强 整理)

您暂未设置收款码

请在主题配置——文章设置里上传

文章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