目录

《言志(节选)·[宋]文天祥》原文与赏析

[宋]文天祥 平生读书为谁事?临难何忧复何惧!已矣夫! 易箦不必如曾参,结缨犹当效子路! 宋卫王赵昺祥兴元年(1278)十二月二十一日,文天祥在广东五坡岑被俘。祥兴二年(1279)二月...

[宋]文天祥

平生读书为谁事?临难何忧复何惧!

已矣夫!

易箦不必如曾参,结缨犹当效子路!

宋卫王赵昺祥兴元年(1278)十二月二十一日,文天祥在广东五坡岑被俘。祥兴二年(1279)二月初六日,南宋王朝覆灭。元世祖至元十九年十二月初九日(1283.1.),文天祥被害于大都(今北京),年四十七岁。这首《言志》诗,作于南宋王朝覆灭之后,文天祥被押往大都的途中。

文天祥被害之前,作绝笔自赞,系于衣带之间,其文云:“孔曰成仁,孟曰取义,惟其义尽,所以仁至。读圣贤书,所学何事?而今而后,庶几无愧。宋丞相文天祥绝笔。”这就是有名的《衣带赞》。节选的是《言志》的结束部分,文天祥表示决不投降,宁愿从容而死。认为现在已经没有孔子那样的人来作《春秋》了,所以“尊王攘夷”的精神已经废弛了,元朝统治者已经遍布中原;可是元朝也象王莽的新朝那样属于闰位,是在“四七之际”,不久便会有象光武那样的中兴,正统的统治权最终是属于赵宋王朝的真命天子的。诗的最后四句,则勉励自己,临死应当从容不迫。我平生读书应当为谁服务呢?应当效忠于宋王朝;现在宋王朝覆灭了,那末我临难又有什么忧虑和害怕呢?算了吧!我身为俘虏,自己作不得主,不能象曾参那样临死还坚守礼法,但能做到象子路那样临死时从容不迫。“箦(ze)”,床上所铺垫的荐、席之类。《礼·檀弓》说,曾参临死时,要把病床上所用的华美的席换掉,认为这样才合礼法。“缨”,系冠的带子。“子路”,姓仲名由,孔子的学生。《左传》哀公十五年:“石乞、孟黡敌子路,以戈击之,断缨。子路曰:‘君子死,冠不免。’结缨(把冠带结好)而死。”

全诗主旨,表示了作者以身殉国的决心,并且要做到临死从容不迫。诗中“平生读书为谁事?临难何忧复何惧”二句,堪称为全诗的核心句子。后来,文天祥在被害之时,确能做到了这一点,有名的《衣带赞》就是留给后人的最好的见证。古语说:“一语不能践,万卷徒空虚。”而文天祥却能做到“语语皆能践,万卷非空虚”。

这首诗,给人以一种正气凛然之感,充满着爱国的热情,这是由文天祥崇高的思想境界所决定。文天祥二十一岁中状元,满腹经纶,知识渊博,尤其能将其理论与实践相结合,堪称典范。

您暂未设置收款码

请在主题配置——文章设置里上传

文章目录